2020年7月27日 星期
共建医联体 合作谱新篇
7月28日 14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义诊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定于7月28日举行紧密型医联体签约揭牌暨义诊系列活动。今后,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通过医联体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与诊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连续、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现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义诊专家名单公布如下,届时,有需求的市民可前往咨询、就诊。

义诊地点: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义诊时间:2020年7月28日上午9:00

陈劲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武汉神经外科学学会委员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生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第六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武汉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烟雾病等)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底及松果体区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全国名医百强榜位列脑血管病手术前十。2016年被评为武汉晚报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之一,2017年被选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荆楚楷模最美卫生计生人,2019年被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起的网络推荐评议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2013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参编多部专著及教材。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各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重大专项1项。

主要成果

1、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烟雾病,2014,主持。

2、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松果体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研究,2006,主持。

主编著作

1、《颅脑损伤》

2、《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

鲁志兵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主任。

男,1981年2月出生,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委员,起搏工作组委员,台海医学会心律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湖北省ClT心律失常青年俱乐部主席,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湖北分部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任美国SCⅠ杂志Autonomic Neuroscience:Bacic and Clinical杂志编委(editor),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特邀审稿人,武汉市医学骨干人才,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四轮青年重点人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届医疗菁英,中西部医学青年后备人才,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湖北省优博,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2009年硕博连读毕业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导师江洪教授。期间于2006-2008年赴美国Jackman电生理实验室从事心律失常研究两年。2009年留校,201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6年晋升主任医师。擅长各种导管操作技术,尤其是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以及冠心病介入术,任全国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年介入手术量PCl400余台,射频消融与起搏器植入约800台。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电生理期刊发表,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

李一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主任、免疫学博士、主任技师/副教授、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促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MA、Molecular Microbiology和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

陈纪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从事普外科工作37年,现任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理事,曾任普外科副主任,甲乳疝血管病区主任,曾任湖北省普外学会委员,胰腺学组委员,善于诊治各种普外科疾病及疑难杂症。

陈 雄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湖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咽喉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湖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

徐海波 医学博士、教授(武汉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第二届医学领军人才,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集体奖)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团队(骨干成员)。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感染和炎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商务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案例版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担任《临床放射学杂志》副主编、《放射学实践》、《中国CT和MRI杂志》等杂志的常务编委。曾留美路易斯安那州大学新奥尔良医疗中心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磁共振研究中心深造学习。

主要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放射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子影像学等领域的研究。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十一五”支撑子课题、国家“973”计划的子课题各1项和“863”计划项目2项,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

周芙玲 科主任,主任医师,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入选者,珞珈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输血医学装备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AACR及ASH会员。长期从事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擅长不明原因发热、骨痛、淋巴结肿大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治。2011-2014年先后在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及斯坦福国际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及免疫治疗。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央高校科研基金2项,省基金3项,医疗新技术新疗法2项。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Blood Rev及 Oncoimmun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国家专利6项。长期担任leukemia等杂志审稿专家。热爱教学工作,曾2次获得全国教学竞赛奖,主持全国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及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等共8项,发表教学论文13篇。

张莹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主任。第六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卫计委综和医院中南医院中医示范单位主任。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候任主委。

全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中医名师,武汉市中青年知名中医。

2010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排名第一)。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1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国内外医学杂志相关论文60余篇,SCI收录9篇(第一作者),出版医学专著7本,主编4本。

江敬红 女 博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 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十余年,在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妇科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妇科各类微创手术。

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社会任职: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常务委员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熊斌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

湖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高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留美访问学者,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优秀中青年人才

现任武汉市医师协会肾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肾脏病分会委员,湖北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理事,《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编多部医学专业和临床教学著作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肾病,CKD-MBD

白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中国超声学科建设与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陶文惠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胰腺疾病学组委员

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消化专业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胃肠、肝胆胰常见多发病诊治及疑难重症抢救,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操作、诊断与内镜下多种治疗(EMR、ESD及胃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冯晓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疼痛医学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常委,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疼痛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疼痛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骨胳肌和关节痛学组委员

2020年7月27日 星期

第08版: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