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要拄拐才能行走。从15岁开始,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开始探索养殖业,几经挫折,屡败屡战,终于摘掉贫困帽。他就是通城县四庄乡华家村五组村民、2019年全市新时代残疾人自强楷模周智取。
天不怜人,当自强不息
周智取是通城县四庄乡华家村五组人,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要拄拐才能行走。
15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周智取自个儿琢磨着在家发展养殖业,他先后尝试养鸡、养兔、养鱼,并经常向当地的养殖户请教,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养兔子时,他每天一大早跑出去割草给免子吃,从最开始的两只兔子繁殖到了一百多只。眼看着就可以变现了,可是一天晚上,兔子突发疾病全部死光,他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
痛定思痛,不甘心失败的他又承包了15亩鱼塘养鱼。但由于腿脚不便,管理不善,无技术和经验,收获还得防旱涝,一年盘算下来,周智取养鱼仅能糊口。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周智取的父亲胃癌晚期病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留下了十万多元的债务。2009年,爷爷与世长辞,周智取借来八千元才安葬了老人。家里剩下的都是一群无劳动能力的可怜人,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举步维艰。
生活还得继续。2014年,周智取硬着头皮又找亲朋好友借来五万元,发展猪-沼-渔生态养殖。因贪图便宜,周智取买回的一批猪仔带有病毒,花去一笔不小的治疗费后,猪仔接二连三地死去。这对周智取一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多次转型,永远不言败
周智取自强不息、屡败屡战的精神让驻村干部看在了眼里,大家都想帮他一把。
2015年,在驻村工作队省银监局、县扶贫办和乡政府的帮助下,周智取向农商银行贷款并获得扶贫办的小额贷款,筹集资金9万元,将养鱼规模扩至40亩,并养起了20头通城猪两头乌。因为没有养殖经验,周智取再次赔光。
一直与成功无缘的周智取不死心,看到市场上龙虾的行情好,他就前往乡里的小龙虾基地学习养虾技术。多次被病毒葬送养殖梦的他此次将学习重点放在了龙虾的病害防治上。
学成之后,周智取在村里养了21亩小龙虾,40余亩鱼,4头母猪。这次,他改造了排污分流管道,避免猪粪流向池塘,形势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屈洪魔,奋斗不止步
好事多磨。2016年7月4日凌晨5点,通城突然下起滂沱大雨。周智取心急如焚,立即叫上弟弟冒着大雨去挖溢洪口,防止池塘溢口。奈何天公不作美,溢洪口还未疏通,鱼虾跑了不少,损失惨重。
危难时刻,乡政府再次伸出援手,免费为周智取一家提供了虾苗、鱼苗。周智取带着弟弟,又从头开始创业。两人吃大苦、耐大劳,巩固塘坝,疏通溢洪口,起早投料,夜读养殖书籍,并经常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养虾养鱼的经验方法,养殖事业终于有了起色。那一年,通过养鱼、虾,周智取净赚3万余元,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
而今,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周智取正在奋力冲刺。2017年,周智取被评为通城县劳动模范。今年,他又被评为咸宁市新时代自强模范。38岁的他相信,在当前好政策的引领下,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全家人一定能够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记者 杜培清 实习生 罗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