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平时默默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们勤读力耕,为繁荣咸宁文学事业做出了文学女性独特的贡献;她们善良有爱、热心公益,用心呵护,用情温暖, 为“留守儿童”推开了文学的大门,带领他们走出了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她们,就是刚刚荣获全国妇联最高荣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民间社团——咸宁市女作家协会。
【勤读力耕】 编织文学梦想
2014年3月,咸宁女作家协会由咸宁市妇联牵头成立,受市文联业务指导,是在民政局正式登记的湖北省第一家地市级女性文学爱好者团体。五年时间里,女作家协会已发展会员200余人,会员遍及咸宁各县市区,其中省作协会员30人,团体会员4支。
在这些会员中,有政府公务员,有人民教师;有国企职员,有民营业主;有自主创业者,也有外出打工者;有职场拼搏者,也有退休不退志者和专职主妇。她们知性、优雅、秀外慧中,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咸宁一道靓丽的巾帼风景。
咸宁女作家协会成立5年来,会员们在坚守文学梦想、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繁荣鄂南文坛的同时,甘当文艺志愿者,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和市文联组织的各种社会工作,为宣传咸宁的先进人物和本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咸宁女作家协会会员有23人出版了共66部文学专著,其中16部获得了“香城泉都文艺奖”,6人荣获“咸宁市百名优秀文艺人才”称号。
【热心公益】 情暖留守儿童
作为妇联旗下的一个社团组织,咸宁市女作家协会踊跃参加妇联倡导和组织的各种爱心公益活动。
2016年6月,在市妇联的倡导下,咸宁市女作家协会创会主席谢望梅通过到全省妇联竞标演讲,从省里成功拿到了“公益木兰——女作家校园行项目”计划,该项目是从全省44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36个项目之一,也是咸宁市唯一中标项目。
从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在该“公益木兰”的资助和指导下,全市女作协会员们走进6个县市区的6所中小学,通过举办文学讲座、安全健康知识宣讲、学生朗诵比赛等多种活动,培养留守孩子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也给女作家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15年12月23日,市女作家协会走进咸安区桂花镇何功伟中学。女作协会员秦凤清楚记得,在活动的前一天晚上,她接到咸安区女作协主席曾红梅的电话,邀请她为何功伟中学的孩子们上两堂课。那时,她刚刚遗失了钱包,除了身份证,其它诸多卡、证和现金都遗失殆尽,正焦头烂额。想到那些留守的孩子,心里急得发毛的秦凤却一口应承来下来。她连夜备课拟稿,直到清晨。第二天上班间隙,她抽空修改、完善教案。下班后,她又临时找朋友借钱,给留守的孩子们购买了学习用品和小礼物。
那一次,秦凤带去的诗词课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欢迎,当听到孩子们尊敬的一声:“秦凤老师好!”让她原本因备课匆忙而忐忑的心微微一震:“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目光,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为他们做的还很少,希望以后能把这样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2016年3月31日,崇阳女作协邀请该县残疾作家卢芒先生为城关中学的学生们作题为《县树银杏县花桃花诗》的文学讲座。在师生们的注目礼中,坐在轮椅上的卢芒先生被义工慢慢推进学校阶梯教室,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课堂上,卢芒将崇阳县的县树银杏、县花桃花的历史娓娓道来,为师生描绘了一幅杏林春暖、桃李春风吹满园的画卷,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卢芒老师带着残躯来到讲堂讲课,使他们备受感动,他们要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回馈社会,报答家乡。
“公益木兰——女作家校园行项目”历时一年多,参与活动的会员达50余人150多人次,惠及全市1500多名留守儿童,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在活动中,女作协会员们不提要求,不讲条件,有的多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为活动自贴油费、有的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购买文具等,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活动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多次肯定,咸宁市女作家协会也因此荣获了2017年度“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 传递社会温暖
“公益木兰——女作家校园行项目”圆满落幕后,会员们热心公益之路并未止步。2018年,市女作协秉承和发扬“公益木兰”服务妇女儿童的精神,先后主办或承办了“关爱留守儿童 爱心点亮梦想”等多场爱心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8年初,在市文联工作会议上,市女协主席万红英得知市音乐家协会在咸安区大幕乡井头村创办了一个“音乐祠堂”,由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咸宁市音乐协会王群益主席牵头,在村里的祠堂里义务教授村里的留守儿童学习乐器。在感佩之余,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发挥女性的优势和写作的特长,和音协一起关心和帮助那里的孩子?
于是,万红英和会员们集思广益,一起策划了“关爱留守儿童 爱心点亮梦想——井头村留守儿童庆六一才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这场活动得到了市妇联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爱心也在源源不断地向这群留守的孩子汇聚:市博物馆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市图书馆现场捐赠图书和文具,咸安牵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场向孩子们捐赠土鸡蛋等营养品……
5月27日一大早,女作协会员随车到井头村将50名留守儿童接到市博物馆。由于祠堂环境的限制,这些孩子从未进行过彩排。他们没有漂亮的演出服,甚至不少孩子因为第一次走出村庄,面对眼前的场景显得怯生生的。
在场的女作协会员看着站在眼前的50名留守儿童,心里直打鼓:这次“首场秀”,能够成功吗?
没想到,这些留守儿童一站上“舞台”,一拿起他们心爱的乐器,无论是口风琴、葫芦丝还是巴乌、笛子或古筝,虽有片刻羞怯,但很快就全情投入,将他们一年在音乐课堂所学尽情展示在大众面前,博得了现场热情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博物馆安排最优秀的讲解员带着孩子们参观咸宁历史文化,让他们接受红色教育,还特别为他们布置了画室,让他们自由涂鸦,画出心中的梦想。那一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开心、难忘、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这次活动成功之后,女作协的会员们受到鼓舞,又一鼓作气地举办和组织了崇阳县路口镇白羊小学雷锋塑像落成典礼活动和暑期关爱山区儿童暨runway计划公益支教走进通山县黄沙镇北乐小学等活动。
runway计划公益支教走进通山县黄沙镇北乐小学活动中,咸宁市检察院携手通山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部募集了400本儿童健康保护读物及其他书籍文具,并为孩子们带去了未成年人保护课;通山县教育局、咸宁市公共关系学会、武汉的爱心家庭和咸宁工行的退休女工等爱心组织及个人纷纷捐赠物资,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满满的正能量。
得知荣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后,市女作家协会主席万红英说:“女作协这次获得的是全国妇联系统的最高荣誉,非常感谢市妇联的帮助和支持,我为女作协的每一位姐妹感到骄傲!今后,女作协将立足新的起点,将写作和公益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