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 星期
沈庆:桂花“园里”吐芬芳
图/文 记者 葛建伟

  “我从小就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人民教师……”2月28日,记者在咸安区桂花镇何功伟中学采访时,该校一名女教师欣然流露出这样的心声。

  她,叫沈庆,大学本科学历,咸安区五届政协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于通山县通羊镇。2008年7月从湖北科技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桂花镇石城小学任教,现任该校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和7(2)班主任。弹子间,沈庆在教育这块园地已辛勤耕耘了10多个春秋。10多年来,她从教的足迹虽然平凡,但也不时闪烁出“耀眼的火花”。

  一片“冰心” 扑在“玉壶”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沈庆出生于教育家庭,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沈庆对教书育人这个职业尤为热爱,那怕条件再艰苦,她也亳不怨言。

  桂花镇石城小学和桂花镇何功伟中学都是离城较远的农村学校。出门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然而,沈庆觉得没什么。她家住家温泉城区,她却一个人长期住学校,以校为家,坚守在这块清贫、洁白的园地里。按照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年限,可以申请调进城里学校任教或调到城郊学校任教。但是,沈庆一想到眼前这些天真可爱农村孩子,一想到一个个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心里便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困扰着自已。于是,往往当有好心人提醒她申请调离或找关系调离时。她总是笑着说:“谢谢关心,我觉得这里教书挺好的”。就这样,沈庆始终扎根在农村教苑里,依然“冰心一片”,扑在“圣洁的玉壶”上。正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吟:“一片冰心在玉壶。”

  视生为子 真情关爱

  沈庆常说“作为教师,就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管教,循循善诱。”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农村寄宿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十点,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得操心。要想让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沈庆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自己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她针对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多,离异多,留守学生基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等情况,积极关心帮助他们学习、生活。

  学生陈进(化名)因留过级,年纪比新生大,个子也比一般学生高,但成绩一直很差。由此,他自己有点自暴自弃,成天好像在混日子,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好象一无是处。但沈庆发现陈进有集体荣誉感。于是,让他担任劳动委员。从而提高了他的积极性,这时,沈庆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他,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就这样,陈进慢慢发生了变化,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与同学交往交流也多了,各科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沈老师,我真不愿意离开您,我想要您一直教我。”陈进升入高一年级时,这样动情地说。

  积极学习 建言献策

  采访时,记者获悉,沈庆于2017年当选咸安区五届政协委员。作为新政协委员,沈庆首先加强政治学习。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市、区政协领导相关指示精神,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政协委员培训学习,学习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撰写政协提案方法技巧等,努力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

  同时,沈庆还积极主动参加区政协、镇政协联络小组组织的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较好地关注民生,服务了社会发展。

  通过调研,她先后撰写了《关于改善乡村教学楼条件和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和《加强乡镇街交通经营秩序管理》等提案,得到相关领导肯定,引起区、镇政府和部门单位高度重视。

  采访结束时,记者回头离去时,仿佛看见沈庆站在桂花镇桂花园里不停“绽放”,宛如一朵白桂花,艳丽、洁白,尽吐芬芳。

2019年3月8日 星期

第15版:致敬!亲爱的“她”三八妇女节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