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
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记咸安区人大代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
●策划:李建文●采写:记者 漆兵●通讯员 周益民

  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满眼都是成片的茶山,梯田式的茶园犹如浪波层层翻滚,绿油油的茶叶泛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这个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的茶叶专业村,全村有385户村民集体种植茶叶,而带领村民种植茶叶的就是咸安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

  13年前,陈学友抱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愿望,放弃如日中天的生意,毅然回到家乡。他扎根农村,带领村民,用一件件暖心的实事、一串串耀眼的数字,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在逆境中谋划乡村振兴]

  陈学友原本在长沙做生意,从事的土石方工程非常赚钱。2005年11月,事业风生水起的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回到家乡黄荆塘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在村里长大,从村里出去,既然大家选我当书记,就是信任我,我一定要为村子多做些事。”带着村民的信任,陈学友扛起了黄荆塘村脱贫致富的大旗。

  当时的黄荆塘村负债40多万,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办公楼,连村“两委”开会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境,陈学友迅速理清思路,投入到工作中。他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村组队伍建设,着力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致富产业。

  陈学友上任没几年,黄荆塘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7年,村里盖起了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2008年,村里筹措资金60多万元,对长青河河道进行清理,加固整修河堤,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患问题。近几年来,在区农业、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3个组完成了组级公路硬化,9.3公里“四好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陈学友把美丽村湾建设作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一件大事,全力以赴地抓好。他动员村民拆除破旧的房屋,教育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清扫门前屋后的垃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三、四、七组的村湾建设成效尤其显著。走近这三个组,干净的卫生环境、整齐的绿化带、飘香的瓜果树木、碧波荡漾的小池塘,仿佛一座花园,让人赏心悦目。

  八组的村民创业积极性很高,陈学友抓住时机加以动员,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组里成立了利民合作社,发展鸡、鸭、虾等养殖业,33户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如今,八组组级经济收入一年达到20万元,成为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组。

  陈学友还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通过打造探春赏花游,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2016年,村里举办油菜花节, 2000亩油菜花海吸引了很多游客,客人们流连忘返,村里“农家乐”也得到了发展。

  [在创新中寻找发展机遇]

  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只有发展大产业,才能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如何发展大产业,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看着绿色浸染的村庄,陈学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番深思熟虑,陈学友觉得黄荆塘村既然地处农村,还是要在山水上做文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理错不了!陈学友请来专家对村里的资源进行考察论证。专家认为,黄荆塘村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田地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可以发展茶叶种植。村“两委”最终描出发展蓝图:打造茶叶专业村。

  2013年,村里开始启动茶园建设,陈学友组织种茶农户代表到浙江、福建等地考察学习。在这些地方,他发现种植茶叶的农户家家红墙白瓦,没有种植茶叶的农户陋巷箪瓢。这时的陈学友就像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陈学友率先砍了自家100亩杉树发展茶园,并要求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种植茶叶,党员每人至少种10亩,村干部每人至少种50亩。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工作好做,群众的工作却很难开展。

  毕竟茶叶的培育期需要五六年,农户把自己的田地腾出来种植茶叶,这就意味着多年后才有收益。有些村民对此很不理解,十组一户陈姓村民起初坚决不同意,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他就是不行。

  “能不能放弃这一户?”有村干部气馁地对陈学友说。“不行!一定要把他的工作做通!”陈学友坚定地说。陈姓村民的7亩田地正好位于茶园的核心区,如果他不同意,不仅影响茶园的整体美观,而且对其他农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陈学友连续三天晚上到陈姓村民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他加入了合作社。

  在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腾地种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茶园规模雏形初现。

  2017年,村里组织成立了由陈学友任法人代表的黄荆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又流转村民1200亩林地兴建集中连片的茶园,同时争取各方资金,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今年,茶园开始试采摘,制作干茶1100多斤,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开始尝到了甜头。

  黄荆塘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村十六个组先后有385户加入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园面积超过6000亩,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殊荣。

  这些荣誉的背后,浸透了陈学友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实干中履行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陈学友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履职能力;积极参加区人大组织的培训活动,积极为民代言,为民办事。他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关注弱势群体,热心扶贫帮困,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维护村民的利益。

  黄荆塘村一组27岁的村民雷刚,父亲去世,母亲被送到了福利院,他独自一人生活。陈学友查阅村组档案时发现,他家有8.7亩田地被他人占用。陈学友铁面无私,帮他将8.7亩田地全部清收回来,加入村茶叶合作社种植茶叶,让雷刚每年有几千元的固定收入。他还联系一家企业老板,安排雷刚到企业打扫厂区卫生,每月发放1500元工资,解决了雷刚的生活困境。

  黄荆塘村九组村民胡泽海,二十多年前从四川迁来落户。40多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仅靠种菜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帮胡泽海增加收入,陈学友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胡泽海到一家工地务工。目前,胡泽海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3万元。陈学友还筹集3万余元资金,协调一家砖厂给胡泽海家送去1万口砖,帮助他家改造危房。

  陈学友始终以一颗爱民亲民之心,关注着黄荆塘村的民生民情,思考着村里的发展。每次区人代会召开前,他都要深入村民家中倾听民声,广纳民意,先后向区人大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茶叶村投入的建议。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他提出的建议,支持70万元资金对黄荆塘村的水渠进行了修整,支持4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村建设茶叶加工厂和购买制茶设备,还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支持了20万元奖补资金。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那才叫富。陈学友一门心思带领村民致富,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如今的黄荆塘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组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链接

  代表简介:陈学友,中共党员,咸安区人大代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

  代表感言:“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我要把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村子管理好、发展好,带领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

第03版:咸安人大代表风采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