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目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其中,自主学习是后两者产生的基础,更是奠定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石。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难自主但也是特别需要学生自主的重要模块。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建立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阅读。
一、读书会萌芽阶段
2011—2012年学年,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语文老师。学生学业繁重,无较多空闲时间去阅读,且没有较高的阅读热情和兴趣。为了学生能拓展视野,我发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全班每人至少捐出一本书,请同学担任班级的图书管理员。
以图书角为依托,我让学生们自愿每5——7人组成一个书友会,每组选出一个会长,方便大家交流读书体验。我们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电子抽签程序,每次随机抽取同学分享,这个形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分享的内容不限,但是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们阅读合适的书籍,并及时对学生阅读观点给予评价。
这个读书会开展了一个多学期,非常受学生欢迎,在收获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总结。这些思考为后来“墨涵”读书会的建立提供很多的参考经验。
二、“墨涵”读书会的成立
2012—2013学年,原来的班级由于重新整合,学生分散到了不同班级,由此我重新制订开展读书会的方案。这次我把目光放到了学校图书馆,这里藏书很多,学生可以自行借阅,更加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生活。
我吸取上一届读书会的组建经验,对这一届读书会做出了许多细节上的调整:首先,我向全班征集读书会的名字。一周后,我们在全班提出的三十多个投票选举了“墨涵”作为读书会的名字。其次,在每次分享会之前,给出一定时间,让每个书友会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激励少部分比较胆怯的同学发言,又能给活跃积极的同学自我表达的机会。第三,“墨涵”读书会还开展专题读书写作交流会。比如说,我们根据“名着导读”的安排,进行了一次《大卫·科波菲尔》专题读书会;根据“表达交流”的安排,进行了“身边的你我他”写作交流活动。第四,为了使“墨涵”读书会长久发展,我们做了两个策划:一是在期末前做一次“‘墨涵’读书会推荐书目海报展”,向校内师生推荐同学们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作品;二是我们收集整理了同学们的优秀读书心得,在期末进行内容整理,印刷成册,留给学生作为纪念并向校内外师生家长宣传我们的读书会。
整个书友会活动策划都是由学生想出来或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补充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理念,从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是相当欢迎的,并非常愿意主动参与。
三、关于自主阅读的思考
自主阅读活动开展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收获颇丰,也有一些反思。
湖北省早已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理念仍旧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作为教师,除了不断学习新课改理念,更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并且实实在在地践行,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读书会的实践情况来看,自主阅读活动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做到“自主、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才能“探究”。这似乎不仅仅是针对阅读、针对语文,更是针对学生个人能力、个人素养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看书的时候,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看,不受任何干扰,这简直是一种享受”。通过类似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们享受到了读书、作文、口语交际的乐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读书的独特体验。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当然,关于自主阅读活动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