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金融扶贫仿佛一场好雨,洒进了渡普镇贫困群众的心中,让他们享受到脱贫致富的润泽,这也正是嘉鱼农商行渡普支行行长蒋笋创新扶贫的生动写照和精彩之笔。
“好雨知时节”,姓农不忘心
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扶贫主力军,蒋笋牢牢把握金融扶贫的战略定位,把扶贫攻坚放在政治高度上来认识,真正做到“一心姓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政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为找准扶贫工作切入点,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他创新扶贫工作模式,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进村入户”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好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他身体力行带领员工与当地扶贫部门对接,开展贫困户调查,对贫困户逐户建档立卡,在短短两个月内,与当地政府扶贫工作人员一道完成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全镇建立贫困户档案1157户,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为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他抓扶贫工作的责任落实,签订了责任状,建立了责任链条。同时明确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脱贫工作时间表、任务表,把扶贫工作定点落细落小落实,真正打牢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
“当春乃发生”,知农履担当
蒋笋作为嘉鱼农商行渡普支部的支部书记,他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支部以“主体党日+”为统领,把精准扶贫作为“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以做合格党员为行动指南。他带领支部党员整合对口扶贫村党组织力量,建立了支部联系帮扶村、党员结对帮扶户制度。支部多名党员带着感情“攀穷亲”,每人对接10户贫困户,开展“捆绑”式扶贫。自2016年以来,支部党员结对帮助69户贫困户贫脱贫。
东湖村七组龙学文身患尿毒症,妻子身体也不好,儿子还在上学。为治病他用尽了家里所有的积累,并四处借债渡日,成了当地典型的贫困户。为帮龙学文摆脱贫困,蒋笋主动将他纳入帮扶对象,根据他的特长,用扶贫贷款帮他建起了一个小型猪场,购进了30头小猪。目前出售10头成品猪。龙学文在蒋笋的帮扶下,养猪规模逐步扩大,正朝着脱贫致富迈进。
“随风潜入夜”,助农悄无声
过去偏远山区办理一次金融业务,往返镇上需要3个多小时,花时间又要花钱,村民们怨声载道。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问题。他创建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驻村服务+电子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以电子银行“村村通”工程为依托,在全镇开展“结对帮扶、银村共建”活动,村村设立金融服务助农点,增设了助农取款机具,大力推广网银业务、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第三方快捷支付等现代结算,帮扶贫困村解决了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镇农户纷纷拍手称快。
“看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张卡、一张流程图、一本账,就成了我的第二工作室。每天来我的服务点办业务的人有20多人哩。”嘉鱼县渡普镇杨家咀村“金融助农服务点”业务员汪友荣说。
“润物细无声”,富农终无悔
在扶贫贷款发放过程中,他坚持按照“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贷款审批环节,优先办理扶贫贷款的“二降一减一优先”工作格局,重点支持贫困农户、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妇女创业、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致富,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接二连三”,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2016年,蒋笋与渡普口村稻虾养殖领头人王军对接,用“扶贫贷款”资金“托管代养”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稻虾养殖,让“扶贫贷款”资金变成了参与经营的流动资金,贫困户变成股东,企业带动了20余贫困户脱贫。
渡普镇杨家咀村骆名剑,2016年5月从农商行得到了10万元扶贫贷款的支持,建成立全县最大的钢结构波兰羊养殖基地,他带着该村30多周围的乡亲们撸起袖子朝致富梦想一起干。像骆名剑这样通过“扶贫贷款”支持起来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据统计,近年来,渡普支行累发放扶贫贷款830余万元,有近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商行的支持下成功脱贫。2016年7月,蒋笋被省联社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7年7月,渡普支行党支部被省联社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渡普支行还被当地政府授予“支农工作先进”单位。
(记者叶和平 通讯员杨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