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
“清风”徐来,五年蝶变成“史诗”
记者:刘玉关

  “望瘦秋心,望尽霏微。望断了、沧海孤桅。落霞相伴,孤鹜低回。念父之音,父之履,父之眉。

  大风卷浪,长天含泪,忍无言、冬夏轮回。流云且驻,谁与儿归?只山同老,水同抱,月同悲。”

  5月17日,《行香子·思念》获得首届中华诗词大奖赛第15名,成为优秀奖作品。

  第15名,不是最出色之作,却是最出彩之词。

  全球十几个国家诗词爱好者投稿,参与人数超3万,参赛作品近6万首,经过数次评审……一首《行香子·思念》用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生动的故事、简练的文字、丰韵的技法在首届中华诗词大奖中脱颖而出,征服了诗词名家的心灵,赢得了来自世界的掌声,收获了中华大地的喝彩。

  《行香子·思念》,出自于湖北省中华女子诗词楚凤诗社副秘书长、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秦凤(笔名清风)之手。

  她,秉承文字之高贵,用情行走在文字间;她,爱宋词之清丽,好清照之婉约;她;听古风来袭,看云淡风清;她,兰幽菊瘦词间说,落花如蝶我如尘……昨日,一袭蓝衣的秦凤,缓缓走近,娓娓道来,讲诉一位小女子和传统文化诗词的故与事。

  《红楼梦》里,汲取诗词奇异光芒

  今年45岁的秦凤,从小种下一个文学梦,尤其偏爱传统文学,酷爱诗词歌赋。

  入中学后,正是诗歌繁盛之时,北岛、舒婷、席慕容、汪国真等着名诗人激起亿万颗滚烫的诗心。可秦凤却独爱传统诗词。除了通阅几千年数百位诗人的经典之作外,她更是迷恋上四大名着中的《红楼梦》。“《红楼梦》里的诗词楹联运用最为广泛和精巧,成为我摘抄之重要之作。”秦凤介绍,《红楼梦》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蓝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秦凤在曹雪芹的笔墨中寻拾珍宝,每见一处必抄录,厚厚笔记本收藏至今,那成为了她常情的伴侣。

  大量阅读之后,优美的语句和泉涌的文思幻化成秦凤课堂上的一篇篇精美作文,且一次次成为语文老师给学生讲学的范本……

  可事事并不如人所愿,秦凤毕业参加工作后还是不得不与文学之梦和诗词爱好作揖告别,趟入生活之海中沉沉浮浮演绎着不一样的人生……

  成家立业,儿女长大……一晃过去20余年,秦凤与文学之梦再见之后,一直忙于生活工作之事,无心专门留出时间与“最初之梦”秉烛长谈,只能偶尔遇见时问候几言……可尽管简短几句问候,秦凤发现依然怦然心动,原来她还爱着那个 “最初之梦”,还喜欢短短几言的诗情画意……

  2013年,一次偶然机会,一位深知秦凤喜好的同学说:“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玩玩,你肯定会兴奋不已。”怀着一颗好奇之心的秦凤,跟着同学去了。可当一进“门”,秦凤却有些不知所措,即喜又慌:喜的是离别20余年后再见依然心动,慌的是20余年之后,他们是否能继续那段“缘”……

  所幸,一“见”依然如故。这个地方,是一个叫“泉都文学”的QQ群。在群里,大家吟诗作对,互相学习诗词传作和交流创作经验。秦凤初来,立刻感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随着交流的深入,她愈发沉迷诗词创作中,尽管格律平仄有时都不对。原来,在秦凤的内心深处,最初的梦还是没有放弃——她还依然爱着古典诗词。

  连进四群,夜夜掀起“斗诗大赛”

  在“泉都文学”QQ群里,每天都有诗歌楹联即兴活动。秦凤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以文思敏捷、对诗联速度快脱颖而出。“虽然二十余年没有系统接触诗文,可涉足之后,我发现之前曾经阅读抄录的经典诗句在脑海深处,在心灵中央,稍一激发便可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秦凤告诉记者,她想这都归功于当时通读《红楼梦》近十次的功劳。

  进入“泉都文学”两个月,秦凤拥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诗友又把她引荐进了网络上一个名叫“云水谣”的地方,从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学习中,秦凤很多不足之处被前辈一一点出,并一字一句进行指导修改。“云水谣,就是我创作诗词的引路人,前辈教我诗词的理论知识,让我遇见最美的诗句。”秦凤说,网络上的前辈就是她的老师。

  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悟性,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云水谣”学习两个月后,她又被引荐进入一个叫“风族诗社”群里。进入此群,有人引荐还不行,还必须参加考试。进入群前,群主布置考题,一个小时内创作“一绝一词一律”,且限定主题。秦凤本就以创作速度快着称,所以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了答卷,并迅速通关进入了此群。“这个群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0多个人。”风族诗社对于秦凤而言,又得到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学习平台。从构思到技巧、从意境到鉴赏能力,秦凤在诗歌创作中又更加娴熟自如地“我笔写我心”。

  随后,秦凤又进入“大罗天”总群,夜夜进行炼狱般的“斗诗”活动,出题者会评析每一次作品优劣,既紧张又刺激,既忐忑有兴奋……

  2014年初夏,她跟随友人在烟雨之后爬潜山创作了《苏幕遮·看我眉边春似昨》,获得一致好评,随后被《中华诗词》等多家国家级刊物发表。“虽然之前我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我觉得此作当属成名之作,划阶段的创作。不仅在湖北有了一定知名度,而且让中国各地诗词爱好者知道一个叫秦凤的女子。”秦凤称,用心之作必赢人心。

  从最初的“打油诗”到“成名作”,秦凤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可尽管成名,但秦凤却不骄不躁,依然保持自我,坚持着在各大“斗诗大赛”中学习和锤炼。那两三年里,她每夜通宵在诗海中遨游,汲取精华淬炼再出发……凌晨五点睡下,七点起床上班,秦凤进入一个学习创作兴奋期,一日不吟诗不欢乐,一天不作对不能寐。

  真挚情思,书写时代温暖色彩

  在各大群里“斗诗”的同时,秦凤本着宣传本地文化之心开设了“天香镇”诗词学习交流群,凝聚了全国各地诗文爱好者140余人,并集结群内优秀作品推出了十六辑诗词作品专辑。纪念歼十女飞行员余旭作品专辑《蓝天一缕魂》、今年新春献辞专辑《佳节自成春,铅华咏几巡》、50幅江南画作配诗专辑《松烟几笔江南秀,水墨三章锦瑟长》……每期一个主题,同题同韵几十至数百首作品,都是秦凤费心费力熬夜精心制作,并在微信上推出,赢得了全国诗词界一致好评,并被不少专业诗词微信官方平台推广……

  诗词,成为秦凤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付出了终有收获,秦凤的作品开始频繁见于各种专业诗词刊物,并参与编着省市级的诗词书刊,赢得一个个市、省、国家级的传统文学奖项……

  2016年,湖北省举办“中华诗影大赛”时,300多幅诗配影(摄影)作品里精选30件作品获奖,其中秦凤两件作品获奖,是唯一两件获奖之人;201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编着的《诗词日历》入选。2016年潜江龙虾节,《念奴娇·虾儿铺就天路》被镌刻在曹禺公园广场文化墙之上……与诗词为伴后,秦凤收获着一次次惊喜。

  2016年9月,秦凤辞去工作,拥有了与诗词更多的相伴相守时间。于是,她除了参加省市一些诗词刊物编着工作外,开始致力于把自己创作的作品精选成书。书籍初样刚出来,引来叫好声一片。“灵气、秀气、大气”,这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段维对秦凤作品的点评。“清风词,美在真挚情思、美在青春靓丽、美在潇洒俊逸。”武汉着名诗人吴江涛评价:读秦凤词,品行间字,字间味,味间痕。“清风一缕,无言倾城”是着名诗人刘南陔的总结。

  “清风”徐来,五年蝶变在诗词世界里。

  “《西江月·答声尧先生》三载倚声功课,百篇寄调吟哦。清平乐里苦消磨,谁与倾听难过? 持个真心初见,管他年景磋跎。纷披花荫踏青莎,且沐清风如我。”秦凤用心用情的诗词之作,书写着这座城市,记录着这个时代,让文学和能量盈满整座城市,让艺术和温暖溢满整个时代……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第11版:走读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