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子) 4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接种疫苗应该注意些什么?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怎么办?针对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传防科刘城。
据刘城介绍,目前,供适龄儿童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12种。这些疫苗分别可预防乙肝、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共12种疾病。刘城强调,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安全有效的手段。
有的家长在小孩接种疫苗问题上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的小朋友都打了疫苗,没有什么传染源了,我家孩子就不用打了”。针对这个问题,刘城向记者解释,这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感染的风险,但孩子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家和学校,现在交通发达,人口流动性大,孩子很容易在其他场合遇到病原体。
“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到6岁需要接种的一类疫苗多达22剂次,由于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太多,每年总会有家长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忘记给孩子接种疫苗。孩子因特殊原因漏打、少打疫苗后,需要及时补打疫苗。”刘城说,儿童期常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3种,而且效果安全,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引起的副作用,不会比每种疫苗单独接种时大。如果漏打疫苗,医生应根据婴幼儿情况,分开或同时补种疫苗。
对于不少家长较为关心的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问题,刘城表示,疫苗毕竟是一种“外来物”,进入人体时常会出现一些排斥反应。而在他看来,绝大多数健康儿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孩子们体质不一样,也会有一些特例出现。如果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红肿、疼痛等反应,可及时到接种门诊请专业医生诊断,家长不必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