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首届“龙泉山赏樱月”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离开幕式舞台百米开外的拱桥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独自坐着。
“旺矦爹,这么多人上山去赏花,你还不去看着,小心他们摘了你的宝贝哦。”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上山去看樱花,有村民调侃道。
这位老人名叫丁旺矦,今年84岁,是大岭村一组村民,是退伍老兵,还是老村支书,龙泉山野樱花的守护者。
老兵把青春留在大岭村
丁旺矦出生于1933年,1951年参军入伍,曾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复员返乡。
当时大岭村一组属于东堡公社。原本丁旺矦复员后被安排到公安局工作,但是当时公社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到大岭村一组担任生产队长。
公社领导这么做,是有一定的理由。丁旺矦天生神力,一块重达三四百斤的石头,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搬起来。这是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也使得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而当时的大岭村一组,村民都很“蛮”,让生产队长们很头疼,他们通常干不了多久便走人,没有人敢接手。队长们最短的任期是半年,最长的不超过两年。
一边是到公安局上班的好工作,一边是扎根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丁旺矦思前想后,作为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他选择了留在大岭村一组,当起了领头羊。
就这样,丁旺矦当了一年生产队长,两年民兵连长,四年村主任,还连任了18年的村支书,他将青春都留在了大岭村。
植树造林7000亩
当时东堡公社有11个村支部,1974年春天,公社决定在两个月里造林200亩。
接到任务后,丁旺矦带着60多名村民上山栽树,主要是栽杉树和楠竹。他们带着干粮上山,中午在山上啃干粮,啃完后接着栽,只用了20来天便完成了任务,这一速度,让全公社刮目相看。
在当村支书的这些年里,丁旺矦除了带着村民想办法搞生产增收外,其余时间便是造林。他带着村民共造林约5000亩。
没当支书后,丁旺矦也坚持植树造林,一直到70岁,共栽种了约2000亩。
如今的龙泉山,古树岑天,野樱花树遍地都是,山上的楠竹也长势喜人,杉树成片成片。这些都是丁旺矦的功劳。
闲暇之余,丁旺矦还自己酿酒、编竹器、养蜜蜂……
独自巡山守野樱
21日中午1时许,记者沿着大岭村一组龙泉山公路,来到了丁旺矦家。
丁旺矦家在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在龙泉山公路的尽头。其他村民都陆续搬下山去了,只有他一家还在山里坚守着。
丁旺矦家只有几间陈旧的青砖房,房门前一块菜地,油菜花开得正艳。菜地旁边,竹子做成的篱笆列得整整齐齐。
丁旺矦儿子丁铁辉本来在外打工挣钱,看到父亲高龄了,又做过三次手术,便回家来照顾。
丁铁辉说,这座山,这些树木,这些野樱花,都是父亲的命根子。
每年野樱花盛开的时候,丁旺矦早上5点就会起床去巡山,以防有人偷挖野樱树。“好多人来看花,这是好事。但是他们看花的时候,还会顺手采摘下来,这就不好了。”游客多的时候,丁旺矦会在山里转悠,碰到游客折樱花时,他还会进行劝阻。
放不下满山的野樱花
这几年,来大岭村赏花乡村游的游客多了,丁旺矦也更加忙碌了。虽然只读过半年书,但是多年的村支书工作经验,让他深深的明白,这满山的野樱花,吸引来的不止是游客,还会给村民们带来额外的收入,一定要保护好。
说起山上的野樱花,丁旺矦很有感情,也有说不完的话。他说,以前大家看到野樱花树不成材,将田地边上的砍掉了不少。但是山上的野樱花成林,大多已长成了树,每到春天,白的、粉红的特别好看。
21日,参加完开幕式之后,丁旺矦独自搭班车来到了崇阳县城。
丁旺矦这次进城,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想让在城里的孙子带他去做个检查。现在年纪大了,他心里放不下的,是这满山的野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