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茅小线发生断线事故,赶快组织抢修!”6月1日中午,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国网咸宁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输电运检主管胡军急匆匆地走进输电运检室安排抢修任务。
茅小线从110千伏茅山变出线至110千伏小柏变,是重要的防汛线路,联接着35kV黄盖湖变、35kV周郎变、35kV车埠变3个防汛变电站,为沿长江约18公里干堤的81个泵站供电,其中涉及八角坳泵站、腊里山泵站等多个重要防汛点。
“在这抗洪防汛的紧要关头,这条线路可不能出问题。”副主管黄江林、朱海波立马开始组织抢修工作,输电运维班、带电班、抢修班迅速分为特巡组、物资组、抢修组开始行动。
中午13时,巡视人员率先找到故障点并在微信群中发回现场照片,原来是上午的强雷暴导致茅小线99号至100号档内地线及C相导线雷击断线。物资组根据现场情况准备抢修材料,技术室火速制定应急抢修方案、办理抢修工作票。
抢修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奔,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车顶上“砰砰”的响声如同敲响了抢修人员心中的战鼓。
“暴雨红色预警:预计6月1日至2日我市有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过程累计雨量60-80毫米,局部100-130毫米,1小时雨强可达30mm。”天气预报发出了红色预警,赤壁小柏地区的降雨量已经达到70mm,暴雨天气下沿途的河水猛涨、浊浪滔滔。由于泵站不停地工作,小柏供电所的负荷达到了平时的两倍。
抢修队员心里明白,如果不能快速恢复茅小线供电,一旦另一条防汛线路110千伏赵小线出现问题,赤壁地区的防汛泵站将有随时停摆的风险,无法控制的洪水将席卷赤壁镇和黄盖湖地区,给赤壁市区带来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人民群众重大人身安全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他们要打的,是一场和暴雨较量的硬仗。
到达现场,经过长途泥泞的山路跋涉,眼前的景象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本悬挂在天上的导线、地线软趴趴地躺在树丛中和地面上,98号水泥杆由于断线强大的应力作用,“上”字型横担严重扭曲,变成了“L”型。
尽管抢修地形恶劣、情况复杂,经验丰富的总指挥胡军没有片刻犹豫,迅速将十几名抢修队员分为三组,一组到100号塔进行架空地线锚固,一组进行导线连接,一组到98号塔恢复横担。在简短的班前会后,大家迅速分头行动。
在100号塔,青工郭骏和管涛冒雨上了塔,塔材又湿又滑,朱海波不断提醒他们抓好扶牢、打好安全带。在做好挂接地线等安全措施后,他们解开损伤侧的架空地线,同时对大号侧的架空地线采取锚固措施,防止次生事故。在处理完架空地线后,郭骏和管涛探身下到C相横担,解开耐张引流线,便于另一个工作组断线点的接续。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导线接续完工的消息后,抢修人员开始了导线提升和绝缘子串的重新安装。这是整个抢修最艰难的阶段,由于现场机械设备难以到达,只能用人力提升绝缘子和导线。总指挥胡军率先加入拉绳的队伍,“一二一、一二一”,大家整齐一致地喊着号子,两把链条葫芦同时工作,一点一点地将半空中的绝缘子和导线提升至横担处。大雨毫不留情地倾泻而下,雨水打在脸上生疼,塔下的人聚集在一起,手中紧紧地攥着拉绳,仰着头看着导线随着号子声的节奏一点点上升,每个人的脸上都淌着雨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
从14时到19时30分,这场战役整整打了5个半小时。当导线接续完成、重新复位可以恢复送电的时刻,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仿佛听到了防汛泵站里抽水泵的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