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
母爱无垠
——记咸安区国税局“爱心妈妈”娄阿霞

  在咸安,有一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妈妈”,她就是咸安区国税局女干部娄阿霞。

  2006年11月8日,咸安区妇联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娄阿霞和区国税工会一行,带着礼品来到扶贫点桂花镇刘家桥村15组看望留守儿童。

  见面会上,村干部介绍了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刘鹏飞,现在和6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2003年,他父亲患肝癌去世后,思念儿子的奶奶不久也撒手人世。在外打工的母亲赶回家后,含泪将鹏飞的姐姐送到姨妈家,又将鹏飞托付给爷爷。

  听完刘鹏飞的身世介绍,娄阿霞的眼晴湿润了。她打开礼品包,将她精心准备的小人书、变形金刚和蛋糕、饮料等礼物一一递到小鹏飞的手上,嘘寒问暖地和刘鹏飞谈了起来。她心里暗暗地决定:不能让这个苦命的孩子再缺失最基本的母爱,一定尽自己的能力让这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后的日子里,娄阿霞不定期去看刘鹏飞,有时买去鱼肉、牛奶、水果,给刘鹏飞改善生活;有时给小鹏飞送去新衣、玩具、图书等,让他享受童年的欢乐。细心的她还把亲朋好友送的衣服收集起来,收拾得干净整洁之后带给刘鹏飞的爷爷穿。只要是出差经过刘家桥村,同事们都知道她是一定要去看她“儿子”的。即便是单位的扶贫点改变了地点,单位领导建议她放弃对鹏飞的帮扶,到新的扶贫点再认领一个新的帮扶对象。她没有同意,因为鹏飞更需要她。

  其实,娄阿霞也是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自己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为了照顾这个儿子,娄阿霞几年来花了近万元,而自己几乎没有添置过新衣,使用过象样的化妆品。

  2007年春天开学时,娄阿霞来到刘家桥村村委会,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刘鹏飞读学前班的问题。经过镇、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刘家桥村幼儿园免费接收了刘鹏飞入学。该园园长感慨地说,刘鹏飞和你非亲非故,你却视同己出。作为刘家桥村的子弟,我们关心他更是责无旁贷。

  因为小鹏飞是计划外生育,所以户口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2009年夏天,眼看着小鹏飞就要上小学了,娄阿霞心急如焚,不顾天气炎热,节假日自己花钱找了车子,到生产队、派出所、镇政府等地四处奔波,终于办妥了孩子的准生证,落实了户口。9月份,刘鹏飞和别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小学的课堂。

  2010年,刘鹏飞的爷爷积劳成疾,撒手离世,小鹏飞失去了依靠。得知情况,娄阿霞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她四处托人帮鹏飞在民政局办理了孤儿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可获得300余元的补贴。她还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鹏飞在通山县生活的舅舅,把鹏飞托付给了他。安顿好小鹏飞,看到他的生活终于衣食无忧之后,她才放下心来。不知不觉中,刘鹏飞也融入了娄阿霞的家庭,对她的称呼也由“阿姨”变成了“妈妈”。

  2008年,娄阿霞被区妇联授予“爱心妈妈”荣誉称号;2009年,她被评为“咸宁市十大杰出女性”。

  (冯李林 王昌明)

2016年3月18日 星期

第04版:社会·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