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北大连的程炳南38岁,是崇阳城关人,军人出身。工作风风火火。他从赵天补口中得知,赵国泰从小在甜食店当过小伙计,喜欢吃甜食。他便在年前就准备了去大连的礼品。其实都是活冬笋、腊肉、麻花散子、芝麻糖胶切片等土特产,这些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但麻花散子芝麻片不能上潮。程炳南年前准备了一只油漆小木箱,把麻花散子装入木箱中,装芝麻片的则是请锡匠焊的一只圆形白铁皮桶。大年初三,程炳南和赵天补就从赵李桥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了北京再转车往大连。去北京采购行车的王俊、金大楚,也于正月初四出发了。
当时火车都是每站都停的慢车,加上在北京转车,程炳南第四天才到大连,赵国泰热情地接待了家乡的来人,听说是为采购造纸厂设备,赵国泰表示大力支持。他第二天就召集师长团长及大连市有关部门头头会议,让部下各显神通帮自己家乡解决所需设备和物资。七八名干部各自承担了任务,车床由市计委解决,高炮司令解决锅炉,海军基地解决6台电机,程炳南在大连共呆了43天,所需的设备全部购齐办好托运手续才回家。设备品种有一张清单:2吨快装锅炉,C6-20车床一部,30千瓦电动机6台,锡钢片1吨,漆包钱0.15吨,苏联嘎斯4吨汽车一部,除了汽车和车床付了钱,其余的物资大都是无偿支持。
程炳南将采购物资托运的手续办妥后,登上回乡的列车时,他又用小扁担挑着大包小包10多个。这些包都是赵国泰送给他和县委干部的礼品,有东北的土特产,有社会刚流行的生活用品,仅赵国泰送给县委干部的水晶烟灰缸,和进口的打火机,就装了一个大包。
程炳南、赵天补在大连采购一帆风顺,而在北京采购的王俊呆了半个月,他们一无所获。他们只是得到了某部军管组组长几张8角钱进餐卷。听说县物资的干部在京替青山水库购行车吃了闭门羹。赵国泰当即电告王俊和金大楚,让他们到大连来。赵国泰出面,在大连起重机厂买到了一辆室内行车。大连生产的行车可是俏货,当时钢材都是计划物资,一部行车就需要三四吨钢材,许多大型工厂都不能买到。赵国泰出面向大连起重机厂领导求助,自然水到渠成。如今青山水库一级电站电厂内的行车,用了40年,一直未出过故障,那行车上“大连起重机厂制造”的字样仍赫然耀目。
赵国泰热心为家乡办事,有着十多年的渊源。
1964年,赵国泰还从沈阳拖拉机厂为老家雷城公社买回了一台大型拖拉机,昔日的穷山村世代都是老牛木犁耕田,破天荒率先在县内用上了铁牛。
1964年以来,崇阳建起一批小水电站,要把深山的明珠牵进城镇,就得架设高压线,高压电缆线当时十分紧缺,县里想到了辽宁旅大休干所的赵国泰。这天,赵国泰正在书房看书,门卫室打来了电话,说有崇阳老乡找他。赵国泰到门卫室一看,来人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中年人一见赵国泰,一把握住他的手,说:“赵司令,我是崇阳水利电力局的小张,家乡近年建了几座小水电站,急需一批电缆线,县委向您写来了信。”“好,好,你坐,家乡的事,我尽力而为!”赵国泰接信一边说,一边把来人往家里引。
赵国泰不厌其烦,又利用战友的关系,在沈阳电缆厂搞了100吨电缆线的指标,县水电局的张股长欢天喜地地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