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星期
一群"红马甲",每周都在做着平凡的小事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湖北电力咸电之光义工
记者:刘玉关 特约记者:谌胜蓝
邓东峰/摄
石银芳//摄摄

  今年3月5日,是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从2000年团中央将3月5日“雷锋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以来,雷锋精神已被演绎成新时期的志愿者精神。

  在香城泉都,有这样一群普通的志愿者,他们身穿红色马甲行走在“奉献爱心、资助贫困”的路上——救助骨髓炎患者,支助贫困家庭,帮助拾荒老人,走进福利院里,关爱留守儿童……他们将志愿活动从节令活动变为常态作为,从英雄壮举走向凡人小善。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湖北电力咸电之光义工,大伙儿都称他们为“活雷锋”。在他们心中,天天都是“雷锋日”。 近日,记者走进咸电之光义工协会,倾听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分享那些令人欣慰的情和义,感受那些传递能量的光和热……

  变化的数据:

  义工增至84人,活动50余次,捐款4万余元……

  咸安区桂花镇九垅村七组冯贤铜家,82岁的老婆婆和11岁的孙女以及6岁的孙子去年底终于搬进新房过了一个快乐祥和的年。

  冯贤铜家是村里的特贫户,老婆婆和两个孙儿相依为命。孩子的父亲去年因病去世,孩子的母亲又是精神病患者,生活都不能自理。老婆婆和孙儿常常吃了上餐愁下餐,食不果腹,衣不蔽寒。就在这家生活最艰难的时刻,村里的领导来了,各界爱心人士来了,咸电之光义工协会的志愿者来了……

  两个多月前,冯贤铜家还是残垣断壁、瓦破屋漏;一个月后,这里已建好新的平房,干干净净。1月16日,咸电之光义工协会20名义工志愿者再次带着捐款2200元,棉被5床、衣服等生活用品来到冯贤铜家,祝贺新居建成,看望慰问这家老小……

  “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是你们让我们又重新过上新生活!”说着,老婆婆脸上挂满笑容。

  “资助贫困,改善生活”是咸电之光义工协会每一位志愿者为贫困者努力奋斗的目标。其实,在咸宁供电公司,很多职工刚开始只是“各自为战”,零散地做义工、献爱心。或从报纸上看到、或从朋友口中听说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带着爱心自发前往。共同的理想促成义工协会于2014年9月的诞生,并开设了专门的公益基金,基金来源于成员自发捐款。

  于是,每到节假日,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遍布咸宁各地,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或在福利院里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修理电器,或去边远山区资助贫困学生的途中,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捡拾垃圾……不到两年的时间,义工由原来的7人扩大到84人,开展活动50余次,累计捐款43478元。

  一组组变化的数据,是爱心在累加,是善心在叠加……这不只是一束光,而成为一片曙光晒满在鄂南大地上。

  无私的奉献:

  金牌“领头羊”,夫妻同搭档,母女齐上阵……

  陈昌世,咸宁供电公司一位普通司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北电力咸电之光义工协会秘书长。他,不仅被咸宁义工协会评为2014年度金牌义工,而且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咸宁市优秀义工称号。

  3月3日,一吃完中午饭,陈昌世就忙开了。这个周末,他要去参加几场义工活动。每个周末做义工是陈昌世的“规定动作”,这个规定动作已经持续了三年。三年来,陈昌世的节假日基本被义工活动填满,上午去两家福利院,下午再去两家,晚上还在忙着准备第二天做义工的物资……

  听说通城农电工雷新华身患双重癌症又收养两名弃婴,他第一时间赶到雷家,送上奶粉和现金;听说咸宁高中有一个女孩学费都成问题,他担当起义务资助人;面对留守儿童,他抱起孩子的头摸了又摸;慰问失独老人,他情真意切。他留给人最熟悉的身影是,风风火火地背起一捆捆冬装、一包包棉絮,分发给福利院的老人。2015年,他走遍咸宁市44家福利院,自掏腰包为每个福利院的老人包饺子。

  面对众多人竖起的大拇指,陈昌世报以淡淡的微笑。在他内心深处却坚定地走着这条义工路:尽其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陈昌世,是义工协会的“领头羊”,与众多义工们一起奉献着爱心,贡献着力量。好友传帮带,夫妻同搭档,母女齐上阵……温暖的人物在不断地呈现。

  张奶奶和女儿李冰都是义工协会会员。张奶奶是咸宁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李冰是咸宁供电公司员工。这对来自东北的爱心母女,就是现实版的“东北活雷锋”。张奶奶今年78岁了,还坚持献爱心,用老人家自己的话说,做慈善是她的第二职业,活到老,做到老。女儿李冰除了平时做义工外,还曾先后资助两位贫困大学生。母女二人不求名、不求利、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高当发和张芬是一对恩爱夫妻,同为咸宁电力公司职工,对于做义工、献爱心这件事,高当发刚开始不是特别感冒,妻子却向来是个热心肠,遇到有困难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援助之手。久而久之,小高也被老婆的善举给感染了,追随妻子的脚步踏入了义工行列,上演了经典的“夫妻档”献爱心。

  一位位温暖的义工,是能量在释放,是光芒在绽放……这不只是一次举动,而成为一股动力和谐着美丽咸宁。

  感动的故事:

  支助贫困家庭,帮助拾荒老人,走进福利院里……

  爱能治愈灵魂最深的伤口,缔造人间最大的传奇。嘉鱼县20岁的骨髓炎患者孙金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去年在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期间,他不仅没人照顾,还欠下不少外债。

  孙金阶的不幸遭遇,引来社会各方关注。手术后的几个月里,每当他需要到医院复查时,嘉鱼高铁供电所职工就轮流用私家车义务接送他。义工协会还每月为他送去营养品和生活费。为帮他排除复发的可能,协会志愿者请来身处荆州的中医祝少相为他义诊,并免费送药。高铁供电所主任王小强又为孙金阶购买了护肝、抗结核的西药。如今,孙金阶不借助拐杖可以在平地行走,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他说,尽快康复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他将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这仅仅只是义工协会帮助弱者重新站起来中众多感人故事之一。家住咸安区马桥镇高赛村九组的李超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他年仅14岁,上有弱智的母亲,下有两个弟弟,小弟才3岁。雪上加霜,2013年6月,李超父亲不幸患上肝癌,为了治病,李家欠下十多万元外债。最后,父亲还是不幸去世了,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李超身上。义工协会获悉李家的遭遇后,很快募集到7000多元现金和一批文具、衣物送到他家,决定长期帮扶李家,帮助李超和弟弟走出生活困境,步入校园……

  每月为鄂高三名学生捐助300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有组织收集旧报纸和废品定期送给一位拾荒老人,并上门送上电视机接上有线网络;定期给咸宁各个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衣服、鞋子、牙刷、牙膏等日常必需品……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付出爱心,收获的是心灵的宁静与纯真的感激,也许我们的行动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是大家一起为之努力奋斗的过程是最难忘的。”义工协会志愿者廖朝波说,有时候觉得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但带给别人的是一辈子的精神动力,志愿者服务虽然有汗水,但更有乐趣。

  一个个感动的故事,是快乐在传递,是幸福在蔓延……这不只是一时之势,而成为一种精神滋养着香城泉都。

  明日是“雷锋日”,而志愿者的行动早已不只在当天。每个节假日,他们都在行动。“红马甲”,成为风景,更成为榜样。

2016年3月4日 星期

第08版:走读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