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记得跨入军营第一天,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战友之歌》,也怕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战友称谓的特别含义、奉献精神、无私情谊和崇高友爱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信任、赤胆忠诚。
战友,一个穿越时空地域、永不变味褪色的称谓与群体,一个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战斗命运共同体,一个拥有共同名字“军人”所衍生的与物质利益无关、生死相依可托、不以学历级别和年龄地域划圈的亲密关系。也许有人质疑,和平年代,远离了枪林弹雨的血雨腥风,战友还能和革命战争年代一样弥足珍贵么?
穿上了军装,你就会知道军人沉甸甸的肩上责任,懂得了保家卫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感悟了同举一杆旗、同吃一锅饭、同操一门炮甚至是千人一杆枪(导弹)的士兵兄弟们在整天的摸爬滚打、携手互助中凝结成的血汗情感、纯洁友谊和集体力量,完全有别并远远超越一般同学与同事之间的自然情感。只要进了军营,就看不出“官二代”、“富二代”与普通农家子弟有什么区别,吃、穿、住一个样,劳动学习、教育训练一个样,风餐露宿、爬冰卧雪、跋山涉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管你是谁来自哪里都没有特殊,东西南北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成了我军传承不变的基因密码。
战友兄弟情,相互之间只有赶超一流、破创纪录、挑战极限的比肩竞拼,绝没有相互设防、你高我低、保留秘籍的竞争对抗;只有相互帮肋、互勉共进、你追我赶的共同提高,绝没有妒才忌贤、个人逞能、单打独斗的自我标榜。哪个同志思想抛锚、训练掉队了,大家靠上去搭把手、鼓鼓劲、拉拉袖,茶余饭后交交心、聊聊梦,思想互助解扣子、比拼技艺砺斗志,始终不抛弃不放弃,运用组织的功能、集体的智慧、榜样的力量为每名士兵兄弟都插上梦想的翅膀,帮助克服从军途中的困难险阻,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和部队战斗力的倍增跨越。
战友间的奉献帮助又何止在战场。某部新兵投掷手榴弹出意外,参谋长宁苏宁一把推开组织实投作业的连长,迅速扑倒在处于惊恐失措的新兵身上,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爆炸飞溅的夺命弹片;新疆沙雅平暴战斗,老兵孙国富把自己的钢盔让给了新战士,头部中弹不幸牺牲;“98抗洪”簰洲湾决堤,某部指导员高建成脱下救生衣递给了战士,自己却被洪水吞噬;“东方之星”客轮倾覆长江救援现场,海军潜水员官东和战友两度入水搜救幸存者,并把自己的保命装具氧气瓶卸给了因惊吓过度不能穿带救生器材的重庆小伙……哪里有灾情、险情和危情,哪里就有士兵兄弟并肩作战的迷彩身影,历经生死考验的战友兄弟情谊总是散发出温馨柔软、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茫。
从军当兵的历史,少则二、五年,多则一、二十年,能干到退休的更是凤毛麟角。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脱下军装离开军营是每个军人都绕不开的现实课题,但不管你曾经当兵多久或是离开军营多久,总会时不时莫名想起战友兄弟,回忆起最美好青春的军营岁月,勾起那段或长或短的血色浪漫记忆,打心底地为战友相称相逢而亲切激动、幸福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