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赵国泰在随军征战中,凭着个人机敏,在用号音指挥部队征战的同时,也利用战场缴获的武器,勇敢参加战斗,协助战友们杀敌。1931年在建宁、南雄的严酷战役中,赵国泰在战友们死伤惨重的情况下,他在阵地上捡起死去敌人的步枪,参战打死过多名敌人,坚守住了阵地。他在右腿负伤流血不止的情况下,仍坚持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在江西中央苏区几次反围巢的战斗中,赵国泰多次立功授奖,被战友们誉为军中的小老虎。
赵国泰的事迹,被载入了当时红四师战地小报,这是宣传员编的一段快板:少年号兵赵国泰,军号吹得似天籁,红军听了增勇气,敌军闻音吓破胆。战场人称小老虎,号音如枪毙敌顽,智勇双全小战将,恰似罗成转世来……
(二)血染征衣色愈殷
1934年暮春,江南山野绿色如黛,山花怒放,草长莺飞。
在江西广昌县东的一座山岗上,大战过后的烟尘还未散尽,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硝烟气味。炮弹炸得一片松林东倒西歪,枝秃叶残。弹坑像巨兽的一张张大口,欲把地上的一切活物吞噬。
1934年4月10日,红军9个师4万多人与国民党11个正规军,在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指挥下,开始了为期17天的广昌保卫战。整个战役,红军共坚守了28天,最后在敌人三面包围情况下撤出,红军损失了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共计万余人。战后,红三军团长彭德怀骂李德是崽卖爷田不心痛。当时毛泽东已受排挤,军委前委书记被撤消,改任中央江西苏区苏维埃主席。
在一棵被炮弹炸断了树枝的古松下,一个身背铜号的年轻红军战士斜倚着树根,昏迷不醒。灰色的军裤被殷红的血迹洇湿,地上也有一摊血迹。这个大腿受伤的红军号兵,才18岁,名叫赵国泰。在红军粉碎蒋介石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中,赵国泰所在的红三军团保卫团刚在这里与敌人激战,部队撤出了阵地,他在这次广昌保卫战中右腿再次受伤,昏倒在阵地上。1930年4月,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役中,他在黎川、东固至南丰的战役中右腿负伤。
1930年开始,蒋介石多次调军队“围剿”中央红军,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先后三次粉碎了敌人对江西中央红军进攻。又于1933年春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30万人。接着,将介石又于1934年调集百万大军于3月开始进行第五次大“围剿”。
夜幕降临了,一个大个子战士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岗,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四处睃巡。他是奉命来战场寻找负伤掉队战友的。大个子绕过两个弹坑,听到古松下有个倚树的黑影发出微弱的呻吟。他走拢去划了根火柴,认出这正是连里战友赵国泰。这个大个子是人称大力士的杨树根,他是江西清江县(今樟树市)人,与赵国泰同年,是营部号目兼书记员。他将水壶凑近赵国泰干裂的嘴唇,处于昏迷中的赵国泰本能地吮吸了两口水,竟睁开了眼睛。赵国泰大腿被子弹穿了一个洞,杨树根用毛巾将他的伤口包扎好。赵国泰流泪说:“树根,我伤太重,一时好不了,你快随部队走吧!”杨树根说:“你受了伤,我怎能丢下不管?我们是苦难出身的战友,我就是一天走一里路,也要将你背走!”
到底是身大力不亏。杨树根背着赵国泰,一口气沿着羊肠小路走了十多里。赵国泰大腿伤口被杨树根双手夹着,白毛巾被血染红了。他忍着剧痛,牙齿咬得格格响,也不哼一声。前面树林透出一星灯光,杨树根高兴地说:“小赵,这下可找到老乡了,不然,我们得在山野过夜,还得饿肚子。”走近村子,一条狗汪汪叫着。开门的白发老爹见是一个大个子红军背着个伤员,连忙将他们让进屋,说:“伢崽,你们不用怕,我儿子也是红军,现已当了排长。”杨树根按照白发老爹吩咐,将赵国泰放在床上,然后坐到火塘边,笑着对老人说:“我们可找到亲人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