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
王首道:烈性男儿怀热血风云年代有真招

1906年出生在湖南浏阳的王首道,曾任鄂赣边特委书记,参与创建了湘鄂赣苏区。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任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南下支队)政治委员,其间曾任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书记。

王首道在任鄂赣边特委书记和创建了湘鄂赣苏区期间,通城黄袍苏区和药姑山苏区的工作,就直属他领导。他在同期写给党中央的《湘鄂赣边斗争形势及目前状况》一文中曾指出:“鄂边通城、通山两县,交通上、军事上占重要地位;文化发达,人民思想开通,出产亦丰富”,“通城全县保卫团有枪100余支,通山全县保卫团有枪300余支。这几个县的战斗力并不强,但边境各县地主武装力量共有枪4500余支,不可掉以轻心。”表明了王首道对通城的革命斗争形势了解得非常清楚。解放后的八十年代,通城县委在写党史人物传时,曾派人上京拜访王首道,在谈到黄袍山和药姑山两大苏区时,他还记忆犹新,说当时在这两苏区工作过的钟期光、江渭清、李平等同志,那时都是他的部下。

1945年3月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由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由鄂东南挺进药姑山,消灭国民党顽军第三纵队司令王翦波部1千余人,并在黄鹤楼重创日军和国民党王陵基部合围我军的两个团。同年3月又在通城塘湖、鸡鸣岭,击溃敌游击六、七支队,击毙七支队队长邓美成,六支队八中队队长田柏宇,俘敌五百余人。南下支队往返3次到通城,在北港、杨部、磨桥、九岭、沙堆、黄龙、麦市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抗日。在药姑山先后建立了岳临通县委、通城抗日武装工作队、崇(阳)通(城)留守处等组织,领导通城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当时在程凤烟竹坑以种田兼补碗为生的老红军冷日生,与党失去联系多年,他找到南下支队的驻地,与王首道取得联系,王指派冷坚持地方工作,并发给活动经费40元。

3月底,南下支队抵通城大坳,经相思山东北面之九岭,东南面之古仓关,进入平江县境内幕阜山西面的沙铺里,继而建立了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司令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致电报喜,并报告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毛泽东回电说:“你们占领平江及人民欢迎你们之电报,今天收到,甚为欣慰!同意你们在湘北工作一个时期,建立联系南北之间的根据地(包括崇阳、通城、平江、浏阳、湘阴、长沙、湘潭),然后继续南进。但要注意策略,勿主动进攻顽军,待其来攻,然后击之,站在自卫立场上。”

1945年6月下旬,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从湘北再次返回鄂南后,党中央、毛泽东在不到十天中,接连发来了三份电报,希望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大部,以三个月左右时间南进到达湘粤边区,与广东部队直接配合,发展南方局面。同时告诉他们,为了执行以上任务,扩大华南解放区,中央军委决定将三五九旅留在延安的部队和延安警备第一旅之一部,组成八路军游击第二、三支队,共计6000人作为第二梯队南下,其时已东渡黄河。以后由于日本投降,局势发生变化,第二梯队南进中途就奉中央命令开赴东北了。王震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留下少数部队协同张体学部继续巩固鄂南、发展湘北。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继续向南挺进。  (时忠郁林)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

第12版:走读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