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
上海五星级酒店高管弃高薪回咸,打造咸宁新碳烤式烤鱼品牌
夏晓兰:用心“烤”出幸福新生活
记者 郑璐 实习生 刘玉

  时尚的餐厅装潢,扑鼻的烤鱼香气,鼎沸的食客欢笑……“他们家的烤鱼特别好吃,炭烤的香气恰到好处的糅合在鱼里,吃过一次还会想来吃第二次的。”夏晓兰的碳烤全鱼购物公园店门口,排满了等位的顾客。

  偶食碳烤全鱼,开店梦想就此萌芽

  2007年底,就读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班的夏晓兰被分配到北京某酒店实习,以“吃货”自居的她一有空,便约上三五好友在全京城里寻找美食。

  一次,她和朋友在CBD附近闲逛时,偶然看到了碳烤全鱼的招牌。“我站在店门外就能闻到阵阵烤鱼的香味,如此诱人的味道让我怎么也移不开脚步。”夏晓兰说,经过三秒钟的大脑反射,她拉着朋友踏进了这家烤鱼店。

  尝到烤鱼的她对其味道赞不绝口,“那家店不仅味道不错,而且店内欧式装修让顾客吃得更是赏心悦目。”夏晓兰告诉记者,当时在咸宁几乎找不到此类中式餐饮西式装潢的特色餐厅,而碳烤式烤全鱼在咸宁也属空白。

  瞅准商机,回乡开碳烤全鱼店就此在她心中开始萌芽。深知大学还未毕业的自己在经验与资金方面都严重欠缺,夏晓兰便在心里暗想:一定要趁着在酒店实习的机会多学些管理经验,这几年多积累,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开起梦寐以求的烤鱼店。

  本就勤快的夏晓兰在实习中更加勤快了,她如饥似渴的一头扎到酒店管理中努力学习。2008年6月,她实习结束顺利毕业了,自我评估一番,她发现自己仍然不具备开店的条件,于是毫不犹豫选择去上海工作继续积累。

  “我很幸运,毕业后顺利地应聘到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她笑着说,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餐饮行业走在前端,想要学习经验必须来到这里,虽说很多朋友劝她不要去竞争激烈的上海,但为了心中开烤鱼店的梦想,她必须来到这里。

  在上海工作,一晃就是四年过去了,从刚入门时做前台的黄毛丫头已经成长为处事从容的大堂经理,工资已由每月的三位数上升到五位数。尝到甜头的夏晓兰并未忘记心中的梦想,她见时机成熟,决定辞去这份众人羡慕的工作回乡圆梦。

  亲人倾力帮忙,开店梦想就此开花

  2012年3月,夏晓兰带着这五年在外奋斗的积蓄以及积累的经验回到咸宁,一刻也不停歇地物色适合开碳烤全鱼店的位置。“考虑到商业中心租金太贵,又想着把第一批食客选为学生对象。”她说,经过简短考虑后,便把“巫山烤全鱼”开在了湖北科技学院西门。

  “地址确定后,父亲全权负责起了店里的装修,所有装修的材料费用都是父亲承担的。”夏晓兰扬起嘴角说,如果当初没有父亲的支持和帮助,她身上的全部积蓄肯定也无法支撑烤鱼店的投资。

  正在交谈时,夏晓兰的丈夫走了过来静静坐在妻子身旁,倒上一杯暖茶。她温柔地看着丈夫说道:“开店第一个月,店里接不到一单生意,我精神上压力特别大,是我的丈夫一直鼓励我,主动包揽了店里所有的活,四处托人打听怎样脱离困境的方法。”

  “如果不是我丈夫一直以来的鼓励,我觉得我当时肯定要放弃关门了。”夏晓兰说,后来,他的丈夫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广告公司,花了他银行卡里最后的5000元钱为烤鱼店做具体的营销方案。

  拿到营销方案后,夏晓兰和丈夫赶紧行动起来,去学校里发传单,店里做优惠套餐,与学校社团赞助互利……每天从早忙到晚,两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丈夫心疼妻子揽去了店里90%的活儿。

  两人经过半个月不懈地推广,烤鱼店的生意逐渐好转起来。如今,湖北科技学院东门以及购物公园里都开起了“巫山烤全鱼”,经常光顾此处的老食客已不下千人。

  注册商标品牌,碳烤全鱼店遍地结果

  “我准备把我们烤鱼店注册商标,建立起咸宁人自己的烤鱼品牌。”夏晓兰表示,烤鱼的价格完全在咸宁人的消费水平之内,而碳烤鱼比油煎后再烤的鱼要卫生营养些,所以说市场前景是一片大好的。

  谈及店面如今的营业情况,夏晓兰骄傲地告诉记者,三个店加起来,每年的利润都能保持在20万左右,生活也渐渐富余起来。目前,店里有接近二十位员工,一定程度上也为家乡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说起对于未来的规划,夏晓兰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准备在咸宁的各县市区也建立起烤鱼店面,吸引更多有兴趣的人前来加盟,我相信在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最终能成立起烤鱼公司,让更多的吃货满意而归,让更多的家乡人找到满意工作岗位。”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

第03版:香城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