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删减古诗文成为一时的热点,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表示不赞成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就这一个观点,市教科院副院长夏康全认为,古诗文对学龄儿童树立远大理想、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今后古诗文的比重或可增加。
分析:长期积累有助于修养
虽然说小学的时候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未形成。古诗文蓄积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所有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他们为人处世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其次,背诵古诗文能陶冶个人情操。现在社会的人在追求物质生活,渐渐迷失精神生活,而古诗文中有很多单纯的情感。更深层次的生活,应该是精神的满足。人的成长需要更好的人生导向,从不理解古诗文进行精神积累,随着学习和成长,渐渐的就会融为人生养料。
经过一定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自信以及审美能力,都有相应的帮助。
建议:正确删选和兴趣引导
对于古诗文的选择,夏康全不建议一把抓,流传下来的古诗有五万首,宋词有两万首,还有《弟子规》《三字经》等等四书五经。该如何挑选,有的家长以孩子能背记一些古文为自豪,但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他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经典。尤其入门阶段应从简单便于记忆的诗文开始。
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于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采取边诵读边介绍与该作者或者诗文有关的故事,这种做法让孩子增加了对作品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未来:将出版地方诗词读本
在大谈国学经典的今天,很多社会机构、幼儿园都纷纷开设国学课,但似乎都在以一个噱头吸引家长。如今在中小学也开展了阅读课或者国学课,但都没有教材。
记者从市教科院获悉,年底以前将出版一本地方特色课本——《唐宋好诗词365》,从七万首诗词中精选365首,涵盖从小学到高中应掌握的153篇,还精选古代名篇、名句涉及的篇目、名人的代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