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
程馨乐:胆小爱读的小“快嘴”
□记者 熊大平 通讯员 邓威 实习生 贺添圆

程馨乐,是赤壁市的一名准初中生,上月底参加了全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原来胆小的她,是如何走上演讲比赛舞台的?

普通话水平提高不少,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渐渐地,程馨乐在校园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参加了各种文体活动,程馨乐的舞台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阅读练写作

读书练胆量

“我叫程馨乐,马上升初中了。”8月7日,记者见到程馨乐,她的第一声自我介绍,字正腔圆,吐词清晰,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立即吸引了记者。于是采访也从她标准的普通话说起。

说起参加本次全省的活动,程馨乐是经老师推荐参加的。“我主持了学校的‘六

一’文艺演出,可能是我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在台上不紧张吧。”程馨乐如是总结老师推荐的原因。

程馨乐标准的普通话,得力于妈妈的引导。妈妈以前当过语文老师,从小就读书给她听。上小学之后,放学回到家,妈妈在一边备课,程馨乐就读课文。有时妈妈还会和她一起背课文,并及时纠正读音。

在家人的记忆中,从小程馨乐很胆小,就连奶奶做饭,她都必须呆在厨房,决不能让家人脱离自己的视线,否则大哭不止。

于是,为了锻炼程馨乐的胆量,妈妈会组织几个小朋友来家里举办朗诵比赛,各家庭成员当观众。

通过与小朋友的多次互动,程馨乐的

能力。

演讲练毅力

程馨乐回忆,这次比赛是自己参加规格较高、准备时间最长的一场比赛。虽然比赛过程曲折,但最终让她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背诵演讲稿,演讲稿从初稿到定稿,前后修改了20多次。从学校筛选、赤壁市范围选拔、到全市选拔赛、再到最后参加全省的高手对决。程馨乐从5月底开始背诵演讲稿,其中为了能顺利晋级全省的比赛,在全市选拔赛前,演讲稿做了大范围的改动。这一次妈妈、学校老师、校长、高校知名老师等,都参与改稿。程馨乐睡前背、起床睁开眼也是背诵。

最后在众多高手中摘得桂冠,取得代表全市参加省级比赛的资格。

7月初全家去厦门旅行,原本打算放弃全省比赛的程馨乐,临时决定参加。提前返程,在返程的火车上,她还在背诵演讲稿。

“演讲最主要的是要流利的将内容表达出来,背诵很关键。”程馨乐说,到现在还能滚瓜烂熟的背出来。

“背诵的过程很痛苦,刚背得很流利时,又有些改动,就怕比赛时出错。”程馨乐回忆,最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坚持很重要。比赛让她克服胆小的弱点,也让她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

根据大赛评奖规则,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程馨乐的成绩也算得上全省前6名。

取得这么好的演讲成绩,仅仅是不怯场、普通话标准可不行,还要演讲稿写得好。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唱响青春正能量”,接到通知的程馨乐,首先构思了框架,但她认为妈妈能写得更好,于是将自己的大致思路,一些事例和妈妈沟通,于是就有了妈妈写的初稿。随后她自己进行修改,“就是将一些大人表述的语句,改成我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更真实些。”程馨乐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小小的自豪。

虽然这次的演讲稿不是她自己主写,但在平常,她的作文写得很好,多次作文竞赛获奖。“要写好作文,就是要多看书啊。”程馨乐认为多读课外书,可以积累很多美丽的词汇,在写作时就不会词穷。

程馨乐小学识字比较早,妈妈每天都会陪着她看书阅读,时间一长,看课外书成了她的业余爱好,尤其每晚睡前看书,成了她坚持最好的一个习惯。

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个习惯,遇到有意思、难忘的事,都会写日记。“日记,是我和自己说话的地方,过段时间再看之前写的日记,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在程馨乐看来,摘抄好词好句,是对作品的吸收;记录生活,是对生活的热爱。将写作当做自己的爱好,在阅读中锻炼了她很好的写作表达

2014年8月28日 星期

第09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