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民间,活跃着一群身怀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街坊邻里之间,远近闻名。
倒立喝啤酒、空手切砖块、手肘书法、民间剪纸、山歌串烧……17日上午,咸安区浮山中小学礼堂内热闹非凡,咸安区首届民间艺人绝技绝活展演赛在此举行。
此次民间艺人展演赛共有37个节目,100余人参与,涉及锣鼓、山歌、剪纸、雕刻、书法、诗画、乐器、茶艺、舞蹈等多种艺术类型。
“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民舞台,就是想让农民艺人也可以在家门口登台献艺,圆梦舞台。”咸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恢根说,举办此次大赛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民间文化,挖掘和保护散落在民间的绝技绝活,在大力展示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俗手工显魅力
一张小小的纸片,经过几番折叠,然后上下飞剪,左右雕花,不消几分钟,就变成了各种花卉、飞禽走兽、各式建筑……尽管不少居民家中都粘贴有窗花,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剪纸依然显得很神秘。这不,咸安的3位剪纸艺人,干脆将剪纸手艺带到了舞台上,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了一把神奇的剪纸魅力。
“我从1984年就开始剪纸,今天能将艺术带上舞台,我感到很荣幸。”来自咸安区永安办事处的涂继钊告诉记者,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的各种剪纸,体现了群众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这门传统艺术。
同样神秘的手工石雕艺术,也得到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好评。75岁高龄的黄自琢老先生精雕细琢,将一块石头变成了一头麒麟和一匹骏马。“我坚持石雕多年。”黄自琢说道,石雕工序很繁琐,艺人需要付出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一件作品。他选择参加民间艺人大赛,就是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硬桥硬马真功夫
“人在人情中,虽然人心最难懂。命在命运中,虽然造化来捉弄。人生难免有波浪……”一边倒立在舞台中央,一边唱着《患难见真情》,33岁的程国清一出场,立即迎来掌声阵阵。
程国清是官埠桥镇人,学武术出身,现为国家一级教练,曾参加过安徽省电视台举办的达人秀并成功晋级。表演完倒立唱歌后,程国清又秀了一段酷炫的双节棍,再次掀起现场一阵小高潮。表演结束后,观众不肯罢休,程国清又表演了倒立绝技,倒立着喝起了啤酒,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和程国清一样,来自咸安的雷文臣和他的小伙伴们,用炫酷的武术展现了自己的绝活。
雷文臣个头不高,可当他站在台上,脱掉上衣后,一身健硕的肌肉立刻镇住了现场观众。一上场,雷文臣首先给大家表演了单手劈砖。只见他大喝一声,一掌砍下,摞在一起的两块砖头瞬间断成四节儿。砖头劈完,雷文臣感觉不过瘾,邀请6位小伙伴一起表演了一段炫目的武术跑酷,最终获得评委们的一致通过。
“有才老人”显神通
穿着袜子用脚写书法,衔着毛笔也能写书法,用手肘夹住毛笔还能写书法……表演者是72岁的老人陈元鑫。他9岁就开始练习书法艺术,曾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获得过书法名次,作品先后在北京、香港、澳门、台北、汉城、曼谷等地展出。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用脚、口、手肘写书法,是想告诉人们,只要肯学习,书法无时无刻都能练;参加牛人大赛,则是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学习书法。
陈元鑫老人是“书法怪才”,74岁的周天坤则是“闲不住的发明大王”。周天坤是仙桃人,但一直在咸宁生活。截至目前,老周已有百余件自己的发明,其中多项已申请专利,如金砖五国演艺棋、中国钓鱼岛旅游棋、写字棋等。
比赛现场,周天坤带来了金砖五国演艺棋、写字棋,2008年北京申奥时组织2008人签名的横幅“咸宁人支持申奥”,以及他本人的一些书画作品,作品中有正在申请专利的周篆“福”字。凭借这些作品,周天坤也赢得了评委的全票。
咸宁山歌来助兴
“我的家乡是咸宁,咸宁特产是桂花,游客在此观一眼,就把咸宁当自家……”展演现场,咸宁山歌串烧表演让观众们“一饱耳福”。
65岁的陈宗华是桂花桥镇鸣泉村的一位农民。从小他就热爱唱山歌,对咸宁的民风民情尤为熟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咸宁,陈宗华带着自编自唱的山歌《歌唱咸宁》来到了比赛现场。
咸安马桥镇63岁的沈其玉,也带来了一曲《咸宁山歌》。不过,与其他选手的表演方式不一样,沈其玉没有走“清唱”路线,而是请来旧友钱先生助阵,两人一弹一唱,给观众送上了一份听觉大餐。
“三月里来是清明,手采茶芽喜盈盈……”在展演中,有一个选手组合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她们穿着整齐鲜艳的采茶服装,表情惬意自然,颇具民俗气息。原来,她们是来自汀泗桥镇的农民。她们根据该镇古田村农民劳动的特点,演唱了一曲当地特色的《古田茶歌》。
据了解,该歌曲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美、田园美和人品美,被列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