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桥东站,位于我市贺胜桥镇,是咸宁往武汉方向的第4个站点。开车从咸宁主城区出发,沿107国道到贺胜桥镇需20多分钟,路程20余公里。城铁开通后,这一过程被压缩至短短的几分钟,从武汉市鲁巷到咸宁贺胜站仅需20分钟。贺胜桥站:主体建筑已完工
贺胜桥站:主体建筑已完工
进入贺胜桥镇后,沿国道向北,便可进入贺胜村,这里也是贺胜桥东站所在地,目前车站主体结构已完工。
贺胜桥东站站房面积为2314.6平方米,站台雨棚投影面积为6543平方米,设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远期)343人。站房地上一层,局部两层,地下局部一层(水泵房),站房建筑高度13.8米。站房和站台雨棚基础为灌注桩,站房主体为框架结构,雨棚为钢结构。
沿着站前大道一路朝前,站前广场还在紧张施工中。据了解,贺胜桥东站广场占地面积1300余亩,一期投资10亿元。站前区面积6公顷,包括商业服务区、高科技产业区、居住以及社区服务区。目前,站前广场已经初具雏形,站前大道已经完工,未来将形成“四横两纵”的交通格局。
尽管探访时,贺胜桥东站站前广场还未完工。但记者了解到这不会影响武咸城铁的正常通车。
车站建筑:空间和历史来构筑
站在站前广场放眼望去,贺胜桥东站主体楼层较之地面有5米左右的落差。“这就是贺胜桥东站与其他站点的不同之处。”梓山湖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贺胜桥东站根据现状调查以及设计数据和地形的对比分析, 与地面4-5米的落差更适合修建有架空层的立体交通体系,下层行车,上层走人,实现人车分流的科学交通建设,十分方便快捷。
除了地形的优势外,贺胜桥东站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悉,贺胜桥得名于宋朝末年,该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编纂的《咸宁县志》称,“贺胜桥,在县北四十里,宋末兵起,里人王晔聚众与贼战,得胜相桥,因以名桥。”此后,该桥附近地区以桥而得名。后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贺胜桥战役”、铁军精神让贺胜闻名于世。结合这些的历史背景,贺胜东站将采用民国风建筑形式“装扮”,使得此站更有非凡意义。
站点特色:“一站一城”促发展
“城际铁路通车了,往返于武汉和咸宁城区更加便捷了。”在咸安区贺胜桥镇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除了带来更方便的交通条件,贺胜桥东站还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悉,贺胜桥东站是省委省政府“一站一城”示范区。“一站一城”中的“一站”是贺胜东站,“一城”是梓山湖新城。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梓山湖新城将建设成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卫星城市,我市旅游度假、滨水宜居的科技生态新城,武汉城市圈城铁“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区。
据介绍,梓山湖新城突出“科技、宜居、旅游”特色,以房地产开发撬动,构建集滨水中高档居住中心、滨水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城铁站点特色商贸物流中心、高科技研发中心、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中心于一身的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生态新城。
2008年12月,省联投集团与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咸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梓山湖新城项目正式落户贺胜桥镇,新城项目建设主要在贺胜桥镇京广线以西实施,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2011年,市政府批准梓山湖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同年省政府将其列入武汉城市圈城铁“一站一城”城镇化先行试点建设项目。瞄准集高档居住、旅游休闲、特色商贸、生态观光和高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新型城镇,梓山湖新城将力争打造成35个城铁站点中的首个样板工程。
站点周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
距离城铁站点三四百米处,贺胜新城还建小区首批5万平方米工程已完工,楼体白色外立面现代感十足。镇党委书记吴清平介绍,贺胜桥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沿线“一站一城”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集中居住区建设是贺胜新城的民生项目,贺胜新城拆迁还建,拿出黄金地段给农民,一是让农民生活居住方便,二是利于农民将来做生意,解决后顾之忧。集中居住区还将建幼儿园、小学、医疗中心、商铺、污水处理中心等,完全按照高标准城市居民小区建设。
在镇茶场还建安置小区,经常有附近的还建居民过来“探班”,看到屋内水、电、气、宽带等一应俱全,房前是花、屋外是绿,大伙都感叹:“跟城内高档商品房没两样!”
在梓山湖碧桂园半岛温泉项目工地上,一部部挖掘机挥舞巨臂,一台台工程机械轰鸣作响,一辆辆重型车辆来往穿梭……据介绍,这是碧桂园集团在国内唯一的“镇级”项目,目前投资20亿元,首期30万方生态住宅示范区及五星级酒店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与此同时,新城将利用毗邻“武汉·中国光谷”的优势,吸引科技型项目和人才落户;利用天然氧吧般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发展旅游经济。并借此打造武咸快速通道经济走廊,吸引武汉的产业人口转移,减轻武汉的交通、人口压力。10年内达到15万人,20年后达到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