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
完善基础设施,让城市更美好
记者 程统 葛利利 通讯员 黄军 周磊
今年6月初咸安区北正街老车站路整修的场景

  十件实事之……

  继续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基本实现市区路灯全覆盖;新建一批公厕,改造一批旱厕、危旧公厕;增加城区停车泊位。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背街小巷综合治理:

  让城市更靓丽

  “如今的时代广场,再也不是当年的“龙须沟”了,路面变得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谈起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给居民带来的变化,咸安区时代家居广场居民陈师傅感慨万分。他说,路不平,排水难通畅,这或许是不少市民对城区背街小巷的共同印象,而对那些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谈起这些更是直皱眉头,不过以后大伙再也不用为这些事闹心了。

  记者在时代广场看到,昔日的烂泥路、臭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新铺设道路,整洁美观的巷道使这里看起来焕然一新,居民陈大爷乐得合不拢嘴。今年54岁的陈大爷在时代广场住了4年多。谈起这里之前环境状况,他直摇头。“附近200多户居民用的都是一个下水道排水,而下水道经常会堵塞。”陈师傅说,从3年前开始,这里的下水道就没有畅通过,每天路面上都是污水横流,遇到下雨天,行人还要跳跃式前行,出行很是不便。“居民都笑称这不是家居广场,而是‘龙须沟’。”陈大爷笑着回忆说。

  今年5月,时代家居广场被列入2013年市区需综合治理的背街小巷路段。随后,由市政府投资20万元,咸安区政府承办,将此路段下水道重新建设。如今,走进咸安区时代广场,污水横流状况消失,路面焕然一新。

  时代家居广场改造成果,只是今年市区背街小巷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由市政府出资,咸安区政府承办,市城投公司委托咸安区住建局,经过多次实地调查,拟选定了整治建设的背街小巷共36条,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开工15条,目前已完成包括时代家居广场在内的,滨河东路排水、万年街、东山巷、中心巷、老车站路、云龙小区、崎岖巷、蒿5—2巷等15条街巷的建设。

  “市民的出行环境得到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工程。”咸安区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文平介绍,7月底将启动第二批拟开工的背街小巷,包括军四巷、聂家湾、枫树湾路、交通路侧巷、十全巷等17条街巷,这些重新改造的背街小巷都实现了道路硬化,市民出行将会更加方便。

  背街小巷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它不但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市区路灯全覆盖:让黑夜更光明

  华灯初上之时,漫步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路灯,灿若星辰,光亮照人。这些别致新颖的路灯,不仅将城市装点得五彩缤纷,也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温馨和惬意,方便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家住凤凰社区的张女士回忆,自家门前那段没有路灯的小巷让她吃了不少苦头。“路上黑漆漆一片,孩子晚上都不敢自己回家。”她告诉记者,她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一直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门。在社区的积极争取下,这个路灯终于安装了,居民出行再也不用担心了。

  记者从凤凰社区六斗角51号走到73号路段,这里居住着10多户居民。在路灯的映照下,有的散步遛弯,有的喝酒聚餐,人影不断拉长缩短,3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人们夜行路。“短短168米,却关系到居民出行大事。”永安办事处凤凰社区党总支书记彭红介绍,路灯不亮,看似事小,却是事关社区每户居民能否安居乐业的大事。

  今年初,市路灯管理局接到市政府“十件实事”责任分解通知后,迅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背街小巷路灯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路灯管理局现已完成背街小巷路灯建设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对各需求路段的实地勘测和设计预算,涉及180余条街巷的路灯安装,共需架设电缆73000米,安装控制柜186台,装灯总量为1400余盏,总投资368.7万元。今年上半年,路灯管理局已对聂家湾、双泉三组、塘角路等九条街巷实施路灯建设安装,新装路灯127盏。

  下一步,市路灯管理局将深入开展社区走访和实地调研,本着经济实用、节能高效的原则,针对各街巷的实际状况,着力优化装灯方案,在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情况下,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建设,争取在年内基本实现我市城区背街小巷路灯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新建改建公厕:让市民更方便

  小小的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会给当地市民和游客带来方便,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其数量、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缩影。

  以前臭气熏天,现在是香气萦绕……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我市城区一些集贸市场、广场和社区的公厕变了样,这是我市对城区16座老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的结果。

  记者来到咸安区宏大市场公厕附近,只见不时有买菜的市民、卖菜的商户走进公厕内“方便”。这个改造一新的厕所外墙清一色铺满瓷砖,整体呈白色色调,门口还挂着蓝色的指示牌。走进公厕,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用抹布擦拭镜子和洗手台,整个镜面光亮整洁,桌台上一尘不染。男厕和女厕分布两边,一边分别12个小间,厕所里面分别摆放米兰盆景。厕所顶部采光通风良好,为了清除异味,工作人员还在厕所内点燃檀香。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公厕是一个多月前刚刚改造完成的。“以前这里是个老式公厕,用的是老式水箱,定时十几分钟自动冲一次,由于冲刷不及时,因此公厕总是臭气熏天,粪便溢满。”

  家住大楚城小区的刘师傅是位出租车司机,开车已经十年了。在的哥生涯中,让他感受较深的就是市区的公厕从收费到免费、从数量少到数量多的转变。刘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出车前都会不由自主地先上个厕所,因为外面的厕所太难找,而且不敢多喝水,为的就是少上厕所,到了夏天忍着不喝水真是难熬。“那时候要是到了稍微偏一点的地方,找个厕所都得开十几分钟车。”公厕免费开放后,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确实方便了大家。

  今年市区计划新建、改建公厕10座(新建3座,改造7座)。目前,市区新建开工公厕1座(东山巷铁路围墙旁),已完成16所公厕改造(东门菜市场内,永安办事处院内,大畈菜市场内,西大街公厕等),拟新建的两处公厕待选址完成后即可开工。

  增加停车泊位:让出行更便捷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小汽车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代步工具。然而,小车数量的激增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题。在城区商业旺街,市民经常在繁忙时段找不到停车位;在一些高档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车位数量与住户数量比例失调,导致部分小区住户无法买到车位,小车只能在小区外到处“流浪”……不少车主无奈感叹:“想找个停车位真的好难!”

  为了缓解市区停车难题,今年上半年,市城乡规划局共审批建设项目49个,共批建停车位6409个,商住项目配建停车场(位)达到100%。市城管执法局在老卫校、市中心医院、市商务局、南岛咖啡、温泉客运站等空地施划停车位,在温泉路、淦河大道、中心花坛、银泉大道等路段开展停车收费管理工作。通过对车辆停放秩序的规范管理,城区停车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市城管执法局还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调控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的数量及功能结构,有效规范市区内机动车辆的停放秩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题。该局会同公安交警在市政府批准的路段共施划停车泊位2100个,免费停车泊位 200个,按规定设置停车公示牌50个。今年上半年,投入12万元在体育路、邮电路、怀德路、永安大道、南大街新增施划停车泊位500个,设置停车公示牌20个,其中体育路、邮电路为免费停车泊位。

  目前,市城管执法局已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利用“空场、空院、空地”作临时停车场的建议,城区69处闲置空地将“客串”临时公共停车场,以缓解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紧张的局面。

  ■记者手记:

  背街小巷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牵动着城市中每一个居民代代相传的乡情;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一定区域居民共同的“家”。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越发希望能一直清晰地触摸到这“脉络”,能时时感受到“家”的气氛。背街小巷和社区整治看似小事,却关乎民生,关乎宜居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民生大事,细处做起。我们必须做好一件件小事,通过一次次“手术”和一次次的“缝补浆洗”,才能让城市脉络清晰畅通,让社区之家明亮温暖,让每一个居民都真正感受到这大街小巷和社区是亲近和亲切的。

2013年8月27日 星期

第03版:十件实事惠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