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青朋 通讯员 许存华)昨日下午,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再次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域增雨效果“立竿见影”,大部分地方出现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介绍,昨日下午除咸安北部和嘉鱼外,我市大部分地方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赤壁市雪峰山,为54.3 毫米。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谢允介绍,人工增雨必须具备有利的天气,经空管部门批准,才能顺利实施。目前,我市经过空管部门批准的固定增雨点共有50个。
人工增雨污染大气环境吗?谢允介绍,我市实施的人工降雨是利用高炮、火箭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碘化银,促进云滴粒子形成的核化和碰并过程,产生降水粒子。无论碘化银是否被云中水汽吸收,由于其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面积的含量很小,所以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或破坏。
据最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未来三天,我市天气多云,局部有阵雨,最高气温36℃左右。近期,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还将继续寻找有利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缓解当前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