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
陪蒋子龙爬潜山

  蒋子龙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的作品共达6篇,这大概是个“之最”的数字。二三十年前,当我夜以继日地读着《乔厂长上任记》、《拜年》、《开拓者》、《燕赵悲歌》时,对蒋子龙充满着高山仰止的崇拜,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与他肩并肩散步的机会。

  那天,蒋子龙看了一下午的资料,晚餐时又见缝插针地求解看资料时不能明白的问题,我担心把老头儿累着了,就提议晚餐后陪他去爬潜山,他欣然同意了。这时,我们相识只有一个多小时。

  其实,这个邀请是我鼓足了勇气才敢发出的,因为蒋子龙素以“又臭又硬”的性格闻名于文坛,盛传他长着一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你很难看到他笑着的照片,见到他的真人时也就是这个样子。但是,请他去爬山,应该是投其所好了。蒋子龙72岁了,腰板笔挺,全身无一丝赘肉,从他的精气神儿看,要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以上。尤其是,他堪称运动健将,在家的日子,每天都是要游泳的,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

  来到潜山脚下时,我对他说出了心中的感慨:“陪您爬山,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他说:“李专兄客气了,只能说我们俩有缘分,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我们居然走到一起来了。”我的耳朵立马筛选出“李专兄”和“有缘分”这两个关键词,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因为平常与人散步时有个习惯,喜欢走在别人左边,我才感到比较顺畅,否则有点别扭。于是,我问他对于走左走右有没有讲究,他说没有,向来散步左右随便走。于是,我走到他的左边。 潜山是温泉城区边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平展的柏油马路在参天的大树间穿行,天黑后还有漂亮的园林灯装饰着夜色。潜山是温泉人的精神家园,每晚爬山的人绝对比逛街的人多。走进潜山,马上可以感受到比山下凉爽了许多。来咸宁大半天,小车接送,陪吃饭也就那么几个人,在这里他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咸宁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未必不是一种交流。他好象突然接到了咸宁的地气。于是,他与我探讨起咸宁的气息、咸宁的性格等问题,我以我的理解和盘向他托出。我们相谈甚欢。他感谢我带他来爬潜山,说只有在这里才找到了对咸宁的感觉。

  文学爱好者为什么热衷于和文学大师交往?因为能从大师那里获得力量获得激励。蒋子龙很自然地给我激励。爬山途中,他说原来读过我的文章,只是不记得读过哪一篇。中国如我这般知名度的作者,真如恒河沙数,对于他说知道我的名字,我只能认为是这位大作家对我善意的鼓励。但想到晚餐前,有人向他介绍过我的习作上过中学语文课本,又因为有那么几年我的文章在他所在的城市天津的《今晚报》上频繁发表,《列宁格勒的树》也是从《今晚报》上选编进初中语文课本的,我就感到他的这一说法很用心、很善意,也很智慧。

  在山上调头下山时,蒋子龙刻意地走到我的右边,这位严肃的老头儿心细如发,情柔似水,真是个好老头儿。

  当前的咸宁,是一座渴望知名度美誉度的城市。举办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这次请众多名家来看咸宁写咸宁,出发点都在于此。次日,咸宁媒体的记者采访蒋子龙时,问到一句话:“您来咸宁之前知道咸宁吗?”蒋子龙答道:“咸宁是一座中等城市,我如果不知道咸宁也太孤陋寡闻了吧?”此前知不知道咸宁,对蒋子龙毫发无损,但是,记者渴望,咸宁人民也都渴望蒋子龙回答“知道”。蒋子龙作出了皆大欢喜的回答。

  我又一次在心里直呼:“真是个好老头儿!”

    (李专)  (作者单位: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3年8月12日 星期

第15版:花海泉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