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简介 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195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1990年起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中,《嫁给幸福》和《热爱生命》最受追捧。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等城市18岁以上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一。
戴一副斯文的眼镜,穿一件淡蓝色暗纹衬衫,汪国真来了,这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一如他的诗歌,飘逸豁达,潇洒超脱。尽管已年近六旬,他依然显得年轻文雅,笑起来还有两个帅气的酒窝,庄重却不严肃,极富学者风范。
7月17至18日,作为“中国著名作家看咸宁”活动来咸采风的第三位名人,汪国真赏潜山、观竹桂、访赤壁,踏上了让他文思泉涌的香城之旅。
走读咸宁,留下一路墨香
香城的“绿肺”潜山,是汪国真此行的第一站。沿着幽静的山路漫步,两旁挺拔青翠的竹林随风摇曳,似乎也在欢迎诗人的到来。汪国真感叹道:“这竹林真大!我所居住的北京也有,但都是较小的竹林,不及这儿漂亮。”
穿过竹林,一行人很快来到桂花博览馆。推门而入,一幅集满历代书法家所书“桂”字的屏风吸引了同样精于书法的汪国真。他目光流连,最后指着毛泽东所书“桂”字,由衷赞叹道:“这个桂字写得太精妙了!”在了解了咸宁桂花的前世今生后,回到正厅的诗人顿生雅兴,挥毫提笔写下了“撷香亭”三个颇具诗意的大字。诗香伴着墨香,赢来众人一片掌声。
品过竹叶茶的清醇芬芳,汪国真又先后去了市博物馆、市规划展览馆。
在市博物馆,从出土文物展厅、重大历史事件展厅、历史名人展厅到民俗文化展厅,汪国真全面了解了咸宁的历史文化,对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沉淀赞叹不已,最后还题写了“传承文明”四字。
参观市规划展览馆时,生态动感踩吧引起了汪国真的极大兴趣。童心未泯的诗人走进四季变幻的投影地面,饶有兴趣地看着脚下荡起的一圈圈涟漪,挥毫泼墨,题下“创新”二字。
中午休息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胜弘特意拿来了一本珍藏20多年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潇洒》,“那时,温饱问题都没完全解决,非常渴望有书可读,这本三元多的书还是下了很大决心才买的。”汪国真拿过诗集翻看,“这本书是盗版的吧。”在场人员顿时都笑起来。“书虽是盗版的,但诗还是原汁原味,有些诗的确写得好,让人难以忘怀。”王胜弘还当场背了一些诗人的名句。汪国真也跟他一起背诵起来,玩起了诗歌接龙游戏。大家沉醉其中,仿佛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一路上,汪国真言语不多,但每次开口都言简意赅。尤其是,他身上没有一点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当大家要求与他合影时,汪国真爽快地一一应允。一圈人挨个站到身旁,他没有感觉到厌烦,反倒十分配合摄影师,和蔼可亲地对着镜头频频微笑。能与曾经牵动年轻一代神经的著名诗人合影,着实让大家激动欣喜。而他一路留下的墨宝,笔势雄健,力透纸背,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随行人员的心里。
印象咸宁,香城满城皆香
城市风貌良好、生态环境优良,是诗人对咸宁的第一评价。
汪国真说:“咸宁植被、绿化非常好,置身其中,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看看这座城市,不但有山有水,而且河流在城市中穿流而过,山也是在靠近城市中心的位置,在地级市里能拥有这样自然条件的并不多,可谓得天独厚。”
在咸宁的短短两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激发着汪国真的创作灵感。仅仅在第二天早上,他就酝酿出一首八句的诗歌,其中两句便是“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
汪国真表示,此次采风,他将会为咸宁创作更多的诗歌,着手点就是“香城泉都”,其中很多灵感都来自于桂花博览馆和赤壁古战场。
历史悠久、积淀厚重,是汪国真对咸宁留下的另一印象。
汪国真赴赤壁古战场参观时,天公作美,太阳躲进了云层,天气阴凉舒爽。参观过程中,他不时感慨,千古赤壁,有说不完的传奇,随后还应邀为赤壁题写了“万里茶路”,纪念赤壁羊楼洞茶业的悠久历史和传世美名。
赤壁既是汪国真咸宁采风的终点站,也是让他对咸宁印象进一步加深的地方。
“很小的时候,通过读《三国演义》,便知道了赤壁、当阳等与咸宁密切相关的地名,如今来过这里,对这座城市有了全面的认识。”汪国真笑着说,年轻时,他也曾写过关于周瑜和赤壁的诗,其中上阙便是“赤壁硝烟过眼云,将军一战傲古今。社稷江山赖君护,虎龙吟。”他还说,当站在江水之畔,眺望“赤壁”摩崖石刻,真的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物产丰富、民俗独特,是诗人对咸宁的又一好评。
在参观市博物馆时,汪国真在民俗文化展厅内驻足良久。他表示,咸宁的桂文化、竹文化都十分独特,民俗风情也颇具地域特色,让他深感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深深地被这些咸宁“独家”的风情所吸引。
汪国真说:“咸宁山水秀美,香城历史悠久,泉都风俗迷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值得让人来一次。”
寄语咸宁,祝愿香城更香
诗人走进咸宁,了解了一个全新的香城;我们走近诗人,同样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汪国真。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对汪国真的了解还停留在他的诗歌上。然而,真实的汪国真是一个生活丰富的人,不仅擅长诗歌创作,书、画、乐也样样精通。说起他这些爱好,其中还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过程。
汪国真以诗扬名后,经常受邀出席各类社会活动,每次大家总会要求题字或签名。这让他犯了难,因为他以前字写得不好,每到这种时候都很难为情。怎么办?他狠下决心,闭门谢客开始练字。一整年时间内,汪国真谢绝了大部分活动,在家苦练书法,最终被大家认可。现在,张家界、武当山、九华山等不少国内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有他所题写的石刻。
掌握了毛笔的用法后,加上对艺术的爱好,汪国真觉得,毛笔用得好,不画画可惜了,于是又开始习画。很快,他的书画创作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画作频频亮相各大拍卖行和书画流通市场,成为拍卖市场和收藏领域的新宠。
汪国真并没有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停下脚步,从小热爱音乐的他,又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2010年新年前夕,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让人们认识了诗人汪国真的另外一面。今年,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8张唱片,其中6张收录了80首他为小学课本中古诗词创作的配曲。目前,他计划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做好两件事,一是百名歌手唱古诗,二是为每一个省创作音乐专辑,现在完成了两章共18首作品,已由不少知名歌唱家演唱。
以汪国真在艺术领域的造诣和眼光,对咸宁青少年的成长十分看好。他说:“生长在咸宁,本身就会受到这里悠久的历史熏陶,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很多缺乏积淀的城市无法给予的。这种熏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益处。可能青少年朋友自身感受不到这种益处,但当走向社会、走向远方的时候,这些影响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最后,汪国真寄语咸宁:“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社会便能和谐幸福。希望咸宁人民能珍惜今天的生活,爱护自己的环境,发扬自己的文化,让香城香飘四海,走向美好未来。”
(文/ 郭蓉 罗峰 图/ 赵忠志 通讯员/ 丁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