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
瘦瘦的舒婷李专
李专

  小时候读书,虽然不懂,但记得牢,牢得地老天荒都不忘。读到鲁迅《秋夜》里的:“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一种概念便植入潜意识,觉得诗人就是瘦的,或者说,瘦的诗人更像诗人。

  见到诗人舒婷,令我又想起鲁迅的句子,舒婷就是一位瘦的诗人。

  市委市政府邀请著名文艺家写咸宁,舒婷是第一批来咸宁采风的作家。

  舒婷的瘦,第一眼就能看到,随着陪同时间的增多,发现了舒婷的其他一些特点。比如,舒婷很爱笑,听别人说完了话,或者自己说完了什么话,会马上笑起来,常常会笑眯了眼。舒婷也很爱开玩笑,和作陪的市委领导开玩笑,和同行的文朋诗友开玩笑,玩笑不断,她营造的是一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气场。瘦瘦的舒婷另外一个特点居然是,对美食的无比热爱。在刘家桥的那顿农家饭,在赤壁矶头的那顿江鱼宴,都令她兴味无穷,大快朵颐。到咸宁的第一个晚餐,市委书记来陪同。餐中,书记详细全面地向她介绍咸宁的方方面面,其中带了句“贺胜桥的鸡汤您一定要喝”。此后,她便念念不忘贺胜桥的鸡汤,听说我最近有个喜事,便说这顿鸡汤该我请她喝。由于行程太短太忙,这顿鸡汤没有喝成。握别之际,我对她说:“我还欠您一顿鸡汤。”她则开玩笑地说:“你很小气。”

  整天乐乐呵呵嘻嘻哈哈的舒婷,有着过人的判断力。人们谈起向阳湖文化,并谈起对这个话题把握的难度,她说得很简单:“向阳湖就是一个站点。一个人也好,一段历史也好,总会遇到站点,有好的站点也有不好的站点,但是,它都是站点。”舒婷还有超人的洞察力。她曾说出我的一个性格特征,是那种深层次的我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性格特征。她一语中的,犹如点醒梦中人,让我佩服得不行。当然,舒婷更有惊人的表现力。再复杂的情感,再丰富的意象,她都能通过假设、转折、让步等手法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又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篇,常常是通篇充满了力与美。这次舒婷所到之处,不论是年轻的记者、导游、解说员,还是年长的诗歌爱好者,都争相朗诵她的诗歌《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也许》等等。还有一位80后女教师,居然能背诵那首“冷僻”的《那么,这是真的》。叫人大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感慨。

  舒婷又是个择善固执的人。热爱美食而又瘦的舒婷,坚持不吃早餐,一日只吃两餐。请她吃早餐,说有什么重要领导来陪她吃早餐,但她照样婉拒。走的时候,组织者要送她到机场,她坚持只要司机开车送她到机场,其他陪同人员一个也不要,她说这样低碳,同时节省大家的精力。组织者觉得过意不去坚持要送,几乎到了吵架的程度,即使是吵架,舒婷还是坚决地不要人送。

  与瘦组词的往往是“瘦弱”。瘦瘦的舒婷根本不弱,她像“润物细无声”的雨,她像“水滴石穿”的水。其实文化也是这样,文化连物质都不是,被视为“非物质”,可是当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要强大自己,总是更多地求助于文化。当我们这座城市要增强文化建设,便以城市的名义盛情邀请她来给力。我们要借助的是,瘦瘦的舒婷文化的力量与内心的强大。瘦瘦的舒婷,其实一走上诗坛就是携着美与力横空出世的。在她的处女作《致橡树》里,那个表示女性形象的“木棉”,也是那样地丰盈、刚健,它有“红硕的花朵”,它“又像英勇的火炬”。

  

2013年7月12日 星期

第03版:中国名家看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