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
20岁通城小伙穷游中国
■记者王奇峰
和国宝合影
下泰山途中

  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梦想,一万个年轻人可能有一万种挥洒青春的方式。当很多同龄人将时间花费在功课、网络游戏或闹市喧嚣中时,胡帅这个20出头的通城小伙子,仅花费了2000元钱,在一年多时间穷游了十堰、九江、洛阳、衡阳、青岛、泰安、桂林、昆明、丽江、大理、黄山等地。从“三山五岳”到桂林、昆明,胡帅独特的旅行方式,一时间成为美谈。

  不甘平庸,他背起行囊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 提起这首三毛作词的《橄榄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出生于1992年的胡帅,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汉语言1001班的学生。他也是个地道的“三毛迷”。上高中的时候,三毛的作品《倾城》、《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他都一一读过。印象最深的是,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讲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令胡帅憧憬不已。也是在高中时代开始,一个关于旅行的梦想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第一次独自远行是在他大二上学期行将结束时。

  “半瓶关公坊,一件毛衣,两本书,三袋馒头,构成我去武当山的全部行囊……”2011年12月22日,当很多同龄人在计划怎么过圣诞节时,胡帅登上了开往武当山的列车。

  在武当之巅,他发出了“心存敬畏,才是虔诚信仰之始”的感慨。

  那个时候,他已经从制药工程专业转到心仪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在日复一日的碌碌无为和无所事事之后,他发现自己也正一步步往平庸里陷。怎样打破这种平庸?胡帅选择了独自远行。于是,他背着背包上路了。

  馒头野果充饥 简易帐篷作伴

  2011年12月,武当山。2012年1月,庐山。2012年3月,登封嵩山,洛阳龙门石窟。2012年4月,衡山。2012年5月,青岛、泰山。2012年8月,桂林、昆明、丽江、大理 ……

  去了这些地方之后,2012年十一长假期间,胡帅又开始了武汉周边地区的骑车环行。2013年1月,他更是选择了徒步回家,一走就是150公里……

  胡帅说,回忆一年多的穷游经历,可谓有苦有乐。“天气不是很热的话,一般出行我都会买很多馒头带着在路上吃。”掂量着本不富足的生活费,胡帅觉得学校食堂的馒头是再好不过的干粮。胡帅说,有时候在路上遇到好心人,会送给他一些吃的。而去山区的时候,见到野果子,他会摘一些存起来,留着充饥。可以说,一年多的旅途中,馒头和野果是他主要的粮食。

  为了节省开支,每一次旅行,胡帅都会背着一个简易帐篷。除非天气特别恶劣,晚上他都是睡在自带的帐篷中。

  “彻夜不眠的等待,饱受寒风的焦灼,人山人海的陪同,都是观日出的一部分。从太阳一点点露脸,到顷刻之间万丈光芒,我的心里一直反复想着一句歌词: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与此同时,因只着短袖,且山风不断,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没消过。直到晨光灿烂,温暖流溢全身,遂与为数不少穿着租借过来的军大袄的同龄人,卧在岩石上睡了一觉……”回想起为了在泰山顶看日出的一晚,胡帅记忆犹新。

  顺风车成重要出行工具

  在一年多的旅行经历中,胡帅坐过不少顺风车。“有时候在路上实在太累,我就在路边招手拦车,希望好心的司机能够顺带捎上我一程。”胡帅说自己坐便车的经历五花八门,坐过小汽车、乘过面包车、拦过拖拉机、搭过摩托车。“有一次实在走不动了,看到开过来一辆拉煤球的三轮车,我也拦着请司机带了我好一程。”胡帅笑着回想。

  胡帅说,最难忘的搭车经历是在桂林那次。“我看到路上开过来一辆摩托车,于是招手,车主停下来了。他一停下来,我就一屁股坐到他摩托上,然后非常可怜地跟他说,能不能顺路带我一程。一听我说是想坐便车,车主恍然大悟后有点不情愿。反正不管他怎么说,我就是赖在他的摩托上不下去,最后他拿我也没办法。”回想起那次耍赖经历,胡帅现在都觉得有点对不住那位摩托车大哥。不过,好心人总是多的。胡帅说,他不会忘记一大早就载他走了三四十公里的货车司机,还有主动停车顺带他一程的好心兄弟俩。还有一次在丽江古城,胡帅遇到一个叫方元的广东小伙,结伴玩了一天。得知他脚踝疼得厉害,方元给他送来了云南白药,让他感动不已。

  激发创作灵感

  胡帅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作家方向培养),在学校,大家都称他所在的班为“作家班”。在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胡帅创作了不少作品。2012年9月,由文法与外语学院汉语言1001班9名同学联合创作出版的长篇历史著作《杀气腾腾美国史》,胡帅也是作者之一。

  胡帅坦言,一年多的旅行经历让他阅历大增,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创作素材,也激发了很多创作灵感。“每去一个地方,回来后我都会写一篇游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篇了。”根据见闻和感受,胡帅也有很多的创作作品,目前,他创作的文字也有数十万字了。

  龚义成是胡帅创作实践的指导老师,龚老师说:“胡帅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也很有创作潜质的一个好苗子。”龚老师透露,由胡帅独自创作的近6万字的中篇小说《家道》目前已经完稿,很快将会公开发表。

  或许文人多有爱好游历的情结。“天下之大,还有很多地方我没有去过。”一直对文学创作怀有浓厚兴趣的胡帅,表示他会将穷游一直坚持下去。今年五一,胡帅的计划是跟同学一起到神农架的大森林里呆上几天,再下一步,他准备去华山。

  旅行中找到自我

  2012年8月,在上海打暑假工期间,胡帅曾在《张浦纪事》中这样写道:“有人问我,远方有什么,让你如此不知疲倦地前往。我说,前方有美景,有佳人;最重要的是有佳人,只不过后来,我发现,那个佳人就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他拿什么相信别人?他的这种相信重值几两……平庸在前面招手,我背上包,绕过平庸,转到它后面看看。”

  胡帅说,2011年年底去武当山时,抱的想法是,要在大学时代留下点什么,或者说趁还有大把的时间,多去几个地方,走走看看。同时,也害怕生活变得单调平庸。没想到的是,从武当之行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迷恋一个人到处漂泊的感觉。“再到后来,在不断的独自旅行中,信心一点点被建立起来。渐渐的,担心的不再是自己不小心变得平庸,而是想全力以赴地为文学梦而努力。”胡帅告诉记者,旅行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在学校呆久了,心就会变得浮躁,而每次旅行回来,我的心境就变得特别沉静,可以一心一意地写小说。”

  他自称,“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怕有一天会跌倒,为了理想,放弃任何都可以……”只因在他眼中,“与人结伴,面对的只是一些人;而只身出行,面对的却是整个外部世界。跟自己交流,思想活跃到最大限度,强烈的自由体验,驰骋无边的思考,包连行走、孤独,都有了让人沉湎的魅力。”

2013年4月27日 星期

第19版:本期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