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的日子。这场肇始于10年前、导致逾12万平民丧生的战争,至今仍然留下诸多“后遗症”。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仍是美国国内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10年后的今天,仍有一些人说这场战争是灾难性的。
2003年3月20日,一枚从科威特近海发射至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划破夜空。以此为原点,伊拉克战争打响。当年美国和英国政府称,情报显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正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但是,一档18日晚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节目显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是由一名叛逃者虚构的,被美国用作口实发动战争。此外,伊拉克外长和情报部长都向美英情报部门透露,伊拉克无“活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当局刻意隐瞒了这些情况。
这部纪录片再次点燃了对伊拉克战争合法性的争论。美国布朗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超过19万人直接死于战事和暴力袭击,其中七成以上是平民。
叛逃者的谎言
竟成一大开战理由
BBC纪录片称,曾在伊拉克担任化学工程师的贾纳比表示,他被美国要求承认亲眼看到伊拉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战就是建立在他的“谎言”之上。
贾纳比曾服务于伊拉克军方化学部门和政府农业部门,1999年向西方投诚,在德国寻求政治庇护。贾纳比痛恨萨达姆,2000年,德国情报机构BND首度与他联系,他认为这是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机会,于是撒谎声称自己过去服务的伊拉克种子工厂,实际上是一座制造生化武器的秘密工厂。
2002年,BND告诉他如果肯透露更多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情报,就可以安排他怀孕的妻子到德国定居。贾纳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声称萨达姆拥有设在卡车上的流动生化武器工厂,因此能够躲避联合国武器检查小组。当时联合国人员多次前往伊国,但就是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相关证据。
然而,这则情报与当时BND在伊拉克的内线所得到的情报不一样。那个内线称“根本没有什么卡车和工厂”。尽管如此,德国情报机构依然采信于他。
2003年2月5日,美国前国务卿鲍尔引述贾纳比的情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一场关键性的演说,陈述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当时鲍威尔指出了三个重要情报:伊拉克有意愿向朝鲜购买铀;伊拉克和基地组织有联系;最后一个就是贾纳比的话。
两个真实情报
却被英美弃之不用
一个假情报被用来发动了一场战争,实际上,当年英美情报部门获得的更多是真情报这些情报显示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曾得到来自时任伊拉克外交部长的纳吉·萨布里的情报。当时,CIA驻巴黎分部主任比尔·穆雷通过一名阿拉伯记者和萨布里进行交易,他给这名中间人的酬金是20万美元。穆雷在纸条上写下一系列给萨布里的问题,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排在第一。
2002年9月,中间人在纽约和萨布里见面。那时,萨布里正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进行发言。中间人给萨布里带去了一件手工制作的外套,萨布里其后穿着这件外套出席了联大。穆雷把这理解为一个信号:萨布里同意与他们合作。
穆雷从这项情报行动中得出的结论是:萨达姆有一些上世纪90年代末剩下的化学武器,并分发给效忠于他的部落。他有意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化学、生物和核武器,但当时他还一无所有。
除了萨布里,英美还得到另一个来自高级消息源的情报伊拉克情报机构负责人塔希尔·贾里·哈布希(他被美国国务院列入于2003年4月以扑克牌形式发出的伊拉克高官通缉令中,但至今下落不明)。
2003年1月,英国军情六处的一名高官在约旦与哈布希见面。情报部门认为,哈布希希望通过协商来停止逼近的战争,他同样表示,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手。
然而,来自哈布希和萨布里的情报没有被恰当地采用。负责评估伊拉克战争情报的巴特勒爵士称,他不知道有两名萨达姆政权高官曾秘密告知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军情六处,伊拉克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军情六处不采信(哈布希的信息),把那视为萨达姆的把戏,”巴特勒爵士说。
穆雷也对上头处理情报的方式表示不满:“我们得到了可能是最佳的战前情报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但这些信息却被弃之不用。” (据《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