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改革移花接木 反多一堆“收费婆婆”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赖明说,减少行政审批是此次方案的重要内容,但也有一些新问题,比如,有部分行政审批改革“移花接木”,名义上从政府部门转移到下属学会或协会等单位,但实际仍由部门掌控,不仅未减少审批,反而增加了环节和一些强制性、随意性的事业收费服务,老百姓戏称“多了一堆婆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政厅厅长王树芬表示,目前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她建议,促进社会组织真正实现政社分开,加大政府购买力度,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慈善类、公益类的、救助类的职能一定要舍得放权,放资金、放职能,逐步培育社会组织和市场。
全国不要一刀切 要给试点城市改革空间
“到了东莞做市长后,我发现一条路有6个部门管。”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广东团全团会议上发言时感叹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但他认为,机构改革要在全国铺开的话,不要一刀切,要给试点城市充分的自主权和改革空间。
袁宝成还认为,这次机构改革中,食药监总局和农业部两个部门的职能存在后续界限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农业部还要管生产环节的农产品,“比如生猪屠宰还在农业部。我就担心瘦肉精的猪肉,生猪的时候是农业部管,到了餐桌上出了问题谁管界限要分清。不然将来互相推诿和扯皮。”
不单是部门之间责任要厘清,更重要的是,“大部制”的内设机构“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要明确。袁宝成说,自己一直与机构改革打交道,体会很深,“如果改革不好,内部机构扯皮可能比以前分散扯皮更厉害更复杂。”2004年,袁宝成在深圳曾牵头合并深圳外事办、港澳办、侨务办、友协、侨联等五个机构。
机构改革只是表面 更要清理政府职能
“机构改革只是表面,还是要服从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在广东团发言建议,下一步全面清理政府职能,进行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政府职能转变不能寄希望于政府作风,还是要靠流程再造作为支撑。
“有的人认为机构改革最主要是冲破部门的阻力,我不这样认为。”刘悦伦说,最关键的是改革以后能否实行有效的监管。职能转变和放权之后能不能管得好,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出了大问题,很可能会走改革的覆辙,放权以后又收上来,合了以后又分出去,陷入分分合合,收收放放的怪圈。”
(据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