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利利 实习生朱马仪)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服务、日间照料……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里享受这些服务。今年起,咸安区永安办事处西大街社区将开展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
居民养老难牵动众人心
西大街社区位于咸安老城区,于1965年成立,现有居民2813户,7380人。统计显示,户籍在西大街社区的老年人共有1360人,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共有1238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20%,50岁—60岁有659人,60岁—70岁有355人,70岁—80岁169人,80岁以上55人。三无老人12人,孤寡老人5人,低保老人102人,低收入老人270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崛起,百姓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西大街党总支书记卞隽杰告诉记者,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渐突显,社区居民养老难越来越突出,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成了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关注的话题。
推行居家养老试点
为了营造更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西大街社区从今年起,拟与咸宁95081家庭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工作。
据介绍,试点之初,西大街社区拟选择第一批试点老人20人左右,主要是60岁以上三无老人、独居老人、生活困难老人、孤寡老人为主,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服务、日间照料等服务。服务内容细致到保姆、维修、协助洗澡、修手修脚、理发、订餐送餐、健康监测、精神慰藉、老年培训服务等36个方面。
所有服务项目中,除了志愿者服务外,其余均为收费服务。卞隽杰说,目前,费用方面采用政府补贴和自费购买相结合。虽然这是一项公益性服务,但因很多服务由社区相关单位完成,象征性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费用肯定比商业养老机构便宜很多。”
做实做好还要不断摸索
卞隽杰介绍,在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方面,社区具备一定优势。社区可以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辖区医疗结构,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社区成立的“夕阳红”文体宣传队,可以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社区的阅览室、活动室等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虽然对居家养老模式的前景充满憧憬,但因该模式在咸宁尚处摸索阶段,社区居委会也有不少担忧。卞隽杰坦言,对于如何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现在仅仅局限于理解这一概念,通过网络掌握了一些资料。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协调利用这些资源,为更多的社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社区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
目前,西大街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希望老人们能主动到社区申请居家养老服务,也希望更多的志愿服务人员和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团队。”卞隽杰说,社区是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争取将居家养老服务做实做好,让老人们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