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日 星期
“最佳导演”李安好莱坞成名路

  击败了斯皮尔伯格,再次拿下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李安成了当下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华人导演的骄傲,李安多次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能在好莱坞这个电影王国杀出一条血路,对任何电影人来说都是莫大荣誉。

  拍《推手》时,李安既当制片人又当导演,剧组山穷水尽时,他就自己掏钱往里贴;《喜宴》让李安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理智与情感》不仅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还获得奥斯卡7项提名,李安借此成功杀入好莱坞; 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把中国烹调艺术捧上国际银幕;2000年,《卧虎藏龙》红遍全球,也让李安站上了奥斯卡领奖台……

  家庭渊源:受东方传统文化熏陶

  祖籍江西的李安,生于台湾屏东潮州。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文化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也成为他精神的支柱。李安在第一次大学联考之前告诉父亲自己想当导演,受到笃信“戏子无义”观念的父亲一顿臭骂。

  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而且还是个专科,这甚至成为李家这个教师家庭的“耻辱”。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艺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李安的父亲甚至在李安成名许久以后还愤愤不已。李安的父亲一直不赞成他搞艺术、拍电影,还曾让他在《卧虎藏龙》拿过奥斯卡奖之后就回学校教书,这一切都让李安不乐意,只能和父亲彻夜长谈,最后父亲才同意他继续拍电影。

  生活经历:当过6年“家庭煮夫”

  现在的李安风光无限,但在他成名之前,有过6年的“家庭煮夫”生涯,对于这些经历,李安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从不避讳。

  1978年,李安赴美留学,就读于依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只用了两年就拿到艺术学士学位。进入纽约大学后,李安拍摄了16毫米电影作品《追打》、《我爱中国菜》、《最棒艺术家》等。毕业后,李安也想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但一个华人想在美国电影界混出名堂相当有难度,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6年等待,其间一直在家当“家庭煮夫”。

  后来谈及这段往事,有人问起为何没有转行做其他工作,李安的回答很真诚:“别的我做不了。为什么人生是这样的,我觉得人应该有精神生活,电影对我来讲,是非常清晰的。我平常就是个糊糊涂涂的人,也只有在电影方面显得比较灵光。”

  专业造诣:初涉电影就一鸣惊人

  1990年,李安写出了《推手》剧本,之后很快得到投资,成为他的第一部长片,此时他已经37岁。《推手》奠定了李安在台湾新生代导演的地位。影片一经推出便获得极大轰动:获1991年台湾金马奖8项提名,最终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有潜力新导演“评审团特别奖”,还获得1992年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推手》的成功使投资方对李安更加有信心,决定投拍同性恋题材影片《喜宴》。李安并没有本着猎奇的态度拍摄这样一个当时还很敏感的题材,而是强调一个家庭面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影片上映后不仅获得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还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李安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1994年,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把中国烹调艺术捧上国际银幕,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亲三部曲”。这三部电影的成功,也把李安顺利推向好莱坞。

  独门秘笈: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1995年,李安杀入好莱坞,5年中拍摄了3部纯美国题材的影片:《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这是李安征服好莱坞的新“三部曲”。

  《理智与情感》是个“爱情+继承权”的典型欧美电影,不仅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还获得奥斯卡7项提名,李安成功杀入好莱坞。

  到了2000年,又是李安风光无限的一年,一部《卧虎藏龙》红遍全球,也让他终于站在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此后,又拍出《断背山》拿下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再到《少年派》收获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记者看来,李安熟悉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在电影上表现这两种文化能够游刃有余。再加上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务实的电影精神,这些构成了他的“独门秘笈”,也是国内其他导演不具备的内涵所在。(据东方网)

2013年3月2日 星期

第06版:新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