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 星期
七大甲种集团军简史

  第38集团军

  “万岁军”

  1948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各师分别改为第112、第113和第114师。1950年10月,第38军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

  第27集团军

  “攻击型的王牌军”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隶属第3野战军第9兵团,各师分别改称第79、第80和第81师。朝鲜战争爆发后,第27军随第9兵团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在长津湖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兵第7师交战,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歼灭了美步兵4000余人。

  第39集团军

  “黑土地上的王牌军”

  1948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下辖第115、第116、第117师。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第39军,部队机关建制从未编散,是解放军中惟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第39军于1950年10月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战。在第一次战役中,第39军在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开国元勋师骑1师,歼敌2000余人,创中美现代陆军首次交锋的胜利。

  第54集团军

  “叶挺独立团”

  第54集团军为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地区由原第45军军部、第134师、第135师和原第44军130师等部合编而成,军长丁盛,政委谢明,下辖第130、第134、第135师。第54军于1953年2月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入朝参战,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在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战中,第130师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4军以歼灭性打击。

  第 1 集团军

  “一野最后的老部队”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1952年6月第1军与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9师合编为第7师。整编后第1军参加抗美援朝。1987年该军还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并曾在一次演习中两小时敲掉38军的团指挥所。

  第13集团军

  擅长山地作战

  1949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在河南郾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归第4兵团指挥。第10、第13旅分别改称第37、第38师,另以豫西军区部队组成第39师。1950年春夏开始该军参加抗法援越斗争,并协助越方歼灭越匪和逃入越南境内的国民党军3000余人。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军作为西线主力,巧渡红河,突破敌人纵深前沿,胜利完成了攻克越西北重镇柑塘市的任务。1985年陆军第13军改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

  第21集团军

  西北狼战力强悍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各师分别改称第61、第62和第63师。第21军在抗美援朝后期于1953年3月入朝轮战。1985年陆军第21军改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原属第19军的步兵第55师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师)和高炮旅。 (据《海西晨报》)

2013年1月26日 星期

第14版:新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