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 星期
官方“热回应冷调查”的套路之下
多个热点事件成“烂尾新闻”
拦截了30吨苯胺的黄牛蹄水库旁,竖起了“人与牲畜禁止靠近”的“警示牌”。

  在网络和微博时代,政府部门对热点事件的回应往往比以往更迅速。

  然而,民众最期待的并不是一纸回应,而是对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事实上并非所有热点都像雷政富、表哥杨达才等事件一样完美收工,很多焦点事件在政府部门的推诿、沉默中不了了之。以下就是媒体盘点的近期十大热点事件的调查处理进展情况。

  一、山西苯胺泄漏瞒报缓报致大面积污染

  事件概要: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漏事故,8.68吨苯胺排入浊漳河。山西28个村、2万多人受影响。污染远及河北河南,并致河北邯郸大面积停水。直到2013年1月5日下午,长治市才向下游的河北、河南方面通报有关情况。

  处理结果:1月7日,山西天脊集团“12·31”苯胺泄漏事故处置工作组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长治市长张保就苯胺泄漏事故向公众致歉,称:这反映出对环保污染事故的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表示深深的歉意。

  最新进展:1月10日,山西省纪委传来消息,山西监察厅已介入,并将根据调查结论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但截至目前,官方仍未公布处理结果。

  二、新交规处罚闯黄灯因争议过大被暂停

  事件概要:今年1月1日实施新交规后,闯黄灯将扣6分等相关条款引发争议,公安部方面称处罚闯黄灯目的是培养驾驶人在路口减速慢行的习惯。执法人员会慎重对待闯黄灯扣分处罚。

  处理结果: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最新进展:直到目前,公安部并未明确新交规实施以来,已因闯黄灯被处罚的案件应如何处理,也未对新交规中闯黄灯条款如何处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三、烟草研究致香烟销售增千亿入围国家科技奖

  事件概要:“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进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名单,而推荐单位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据悉项目作者谢剑平正是凭此获得院士提名,多名专家、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工程院,直斥其为“伪科学”和烟草业骗局。

  处理结果:2012年8月,中国工程院回复中华预防医学会等7家社会组织称“对谢剑平研究员当选院士引发的质疑,将继续进行调查。”

  最新进展:持续14个月,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院仍未公开“烟草院士”调查结果。但有关“烟草院士”的争论再度升级。中国控烟协会已连续六次致函工程院,建议尽快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然而,这些致函多数石沉大海,在几十次向工程院的致电询问中,得到的结果只有三种,“领导出差”,“领导开会”,电话无人接听。

  四、河南兰考孤儿院发生火灾致7死1伤

  事件概要:1月4日早上8时许,河南兰考一收养弃婴所在民居发生火灾,共造成7死1伤,6名为5岁以下儿童,男童4名女童2名。房主袁厉害1987年开始收养弃婴,至今已收养过百名弃婴。她平时以在医院门口摆摊及兼勤杂工为生。

  处理结果:1月9日,兰考县民政局副局长卞和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占地15亩县孤儿院将在今年6月建成,民政部门将对全县弃婴孤儿进行排查,加强对民间收养的监管。

  最新进展:记者最新的调查发现,河南兰考平日被民政部门默许存在的民间收养机构,在最近一段时间,面临的却是被遣散的尴尬局面。

  针对兰考花两千万给财政部门建一个中心,却没有去给弃婴去建一个福利中心的质疑,县长回应称,“钱是一个条件,但是制度更是一个条件,不拿出国家的规划,项目就批不下来,土地、规划,等等都没有办法”。

  五、成都红会汶川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纸币发霉

  事件概要:2012年年12月26日,媒体报道“成都红会所设汶川地震募捐箱善款,多年未取导致纸币发霉”一事,迅速引发热议,一些网民表示“善心被伤害”。

  处理结果:今年1月4日,成都红会证实确实存在纸币发霉现象,并承认存在疏于管理、缺乏责任心等问题,相关责任人将受到处罚。

  最新进展:前往调查的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称成都“避实就虚”。中国青年报记者两次拨通成都红会副会长邓秀琼的电话,她先是说“信号不好,听不见”,后又说“对不起,正在开会”,然后挂断电话。直到目前仍未有相关调查结果公布。

  六、儿慈会多个账目再被曝异常 承诺公布账单屡食言

  事件概要:新浪微博网友去年年底爆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称儿慈会)账面上有一笔高达48亿元的现金异常,其后又被曝出多个基金成立后无任何支出及其账单中300万资金异常支出等问题。

  处理结果:2012年12月20日,儿慈会公布了由北京市中立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第三方专项审议结果,表示不存在洗钱行为,48亿元的数字属会计报表编辑错误。

  最新进展:爆料人称,“从去年12月14日到今年1月4日,儿慈会的姜莹已多次承诺尽快公布银行对账单,但现在仍未公布。”

  七、兰州市长被曝戴20余万名表 甘肃省纪委称系假表

  事件概要:去年12月初,有网友爆料,兰州市市长袁占亭至少佩戴过5块表,其中包括价值20余万元的江诗丹顿、15万元的镶钻欧米茄等名表。

  处理结果:2012年12月8日,甘肃省纪委就网传“兰州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事件作出回应,称袁占亭所戴的3块表中,价格最高的只有25100元。

  最新进展:爆料人“周禄宝”表示,他对于甘肃省纪委的调查结果非常不满意,目前已经拟好了相关材料,就将这些材料寄给中纪委。目前此事没有进一步消息。

  八、白酒陷塑化剂风波 国标迟迟未出台

  事件概要:2012年11月21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称,酒鬼酒样品中被检出含有塑化剂。该消息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茅台、五粮液等主要白酒企业的股价大幅下跌。

  调查结果: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说:“第一可能是我们那个(塑料)酒瓶塞,第二可能在包装线上,自动包装线上,有一些小的塑胶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称,长期大剂量摄入“塑化剂”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但目前尚没有人体受危害的临床病例。

  最新进展:2012年12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回应,有关部门正在密切跟踪国外食品中“塑化剂”研究进展,进一步加强监测及食品中迁移污染原因的调查,积累数据,科学研究制定相应标准或管理措施。

  九、山东副厅长为情妇写离婚承诺

  事件概要:2012年11月30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给情妇写承诺书,根据承诺书的内文,单增德承诺从2012年11月21日开始,“一个月之内与张风云离婚,离婚后与苏春媛结婚。”。

  调查结果:针对近日网帖反映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一事,经初步核查,情况属实。山东省纪委已经立案调查,调查情况将及时公布。

  最新进展:该事件已经过去接近2个月,山东方面仍未公布调查结果。

  十、云南镇雄匆忙火化滑坡遇难者遗体

  事件概要:1月11日早上8时许,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山体滑坡,46人被埋遇难。云南镇雄县没有经过遇难者家属和村民的同意,将46名遇难者遗体全部火化。

  调查结果:镇雄县副县长胡建普称,由于担心村民们看到之后,情绪出现更大的波动。还有一些村民回来的时间会比较久,等那么久的话担心出现卫生防疫方面问题。”

  最新进展:镇雄县委县政府已就未经家属签字同意即火化遇难者遗体一事,向遇难者家属亲属诚恳道歉。

  对于此次山体滑坡事故是否跟附近采矿有关,仍未有官方的调查结论。

  人民群众期待负责任的交代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这“迅速”的后面是否真的出于“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事件突发:“热回应、冷调查”成套路

  近期,一些地方对热点事件及时回应、快速查处的举措赢得群众肯定。“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艳照门”主角雷政富等一批问题官员在跟踪爆料下遭到调查,其中,雷政富从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3小时。

  然而,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结果雾里看花,事件真相难觅踪影。“热回应、冷调查”的处置套路,让部分热点事件“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拖延’被一些地方认定是应对热点事件的有效‘偏方’。”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负面事件成为舆论热点后,调查取证需要时间,但能否真诚作出“解释说明”,考验的是部门的公信力。

  有头无尾:拷问干部的执政情怀

  专家认为,应对热点事件是一面镜子。干部有没有执政为民的情怀,是不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民意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初衷和态度。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钟开斌说,有的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很快回应,表态很好,却迟迟没有下文,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纯粹为避免问责、保“乌纱帽”?

  个别地方突发事件应对“重事中处置、轻事后反思”,往往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公共资源进行应急处置;在事件善后阶段,随着社会关注度下降,“冷处理”成为一些部门的首选。

  危机面前,如何处置,考验的是人民群众在执政党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无视民意、封锁消息、封闭运作,是危机发生后对公众的‘二次伤害’。”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如何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是很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补上的一课。”代红说,是迅速站出来与公众坦诚沟通,还是在舆论质疑声中被迫道歉,说些“高度重视、亲自处理、情绪稳定”之类的官话、套话,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观念。

  责任追究:让敷衍塞责者付出代价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对热点事件的调查,无论进展到什么程度、结果如何,都应该通过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不及时查处和回应民众质疑,就是“欠公众一个回复”,不利于社会监督,也不符合“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

  “后续调查结果难以出炉,关键是问责处理机制未发挥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说,相关部门的调查没有进入问责程序,或以道歉代替问责,或一般性调查草草了事,调查结果难以服众。

  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认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建议多部门启动专门程序‘全程紧盯’,只有对敷衍塞责的相关人员行政问责,才能起到惩戒警示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专家建议,司法机关介入后续的侦查、调查,对事件当事人和相关拖延塞责的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事实上,每一次应对热点事件既是一次严重冲击和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推动改革的“机会之窗”,亡羊补牢,才能真正从突发事件中汲取教训。

  (综合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

  

  

2013年1月22日 星期

第23版:焦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