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的伟人之一,邓小平以他的智慧、魄力和威望,赢得 了人民的信任和整个世界的尊重。他的语言风格、人格魅力、睿智胆略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世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表达简洁,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世纪伟人邓小平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绝少拖泥带水。
五个回答十一个字
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的毛毛(邓榕),是邓小平的小女儿。她于1993年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从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和他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
毛毛在着手写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时,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的回答是三个字:“跟着走。”
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从此,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声震天下。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时,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有一个传神的细节:邓小平在第一次被打倒后连写两三份检查,指控者仍不满意,邓小平坚称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别的可说了。说罢,邓小平“把腰杆一挺,直直地站在那里,不愿为此再费口舌”。他曾对外宾说:“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
他从不向错误弯腰低头。1975年11月,毛泽东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总体肯定“文革”的决议,邓小平予以坚决而巧妙地拒绝:“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是,他再次被“打倒”。
1968年10月,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保留党籍。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江西省。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只用两个字回答:“等待”。
加拿大第15任总理特鲁多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0年10月13日,他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83年他再次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友好会晤。他问邓小平三落三起、终能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
生动形象一针见血
1962年7月,邓小平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时,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语:“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20世纪70年代后,美军吸取教训,注重加强轻型步兵师的建设,把徒步步兵的人数扩大到40%以上,而与此同时,用于单兵携带物资的单兵携行具研究也随之展开。国际战争形态的这些变化引起了我军的重视,对照我军落后的携行方式,上个世纪的80年代,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下达重要指令,那就是一定要让士兵“背得动,走得动”。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首先把广东作为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当时有不少人偷渡去香港,深圳边防部队无力防守,就把偷渡事件作为恶性政治事件上报到了邓小平面前。邓小平沉默了好一会儿,用肯定的语气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这两句话成了后来建设深圳特区的最早的福音,自从深圳建立特区后,不仅没人偷渡香港,相反偷渡到香港的人,首先带着他们在香港辛苦积蓄的钱,参与深圳特区的投资与建设。
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卡特亲切会见,就在两位领导人含笑握手的一刹那,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竞相揿动着镁光灯,记录下这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时邓小平以他出众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表达艺术说:“这是两国人民在握手。”在中美关系历尽艰辛、逐步好转的历史点上,两国领导人相遇,似有万语千言要说,但在两人握手的一瞬间,又不可能说得太多,这时,邓小平用九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中美两国人民及领导人的共同愿望,真是千锤百炼之言。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的名言是“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是什么,就是实践。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这次南巡谈话中,邓小平依然用短促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
邓小平还给汉字的海洋里增添了许多鲜活睿智的词汇。“两手抓”、“三步走”、“硬道理”、“翻两番”、“一国两制”、“三个面向”、“第一生产力”……他的自我介绍也十分简洁,他曾几次对外国客人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 (据《海峡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