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近期全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推进会明确指出,依照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意见》,需进一步明确乡镇和街道的职责权限,形成职责分明、履职顺畅的权责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减负赋能,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提高服务效率,成为关键任务。我们需通过“加减法”并行推进,既减去繁文缛节,又增加基层活力与动力,确保基层治理稳步提升。
减去冗杂,提高执行力。基层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民服务,而工作中的繁琐流程、无效事务却常常消耗了大量精力。要实现真正的减负,首先需明确职责,避免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问题。基层干部经常面临“千条线”的复杂局面,各种检查、评比、报表应接不暇,最终导致实际服务群众的时间被挤占。因此,简政减负的关键在于厘清职责边界,规范管理程序,避免权责转嫁,使基层能够聚焦于实质性工作。在考核机制上,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许多基层干部的工作被过度的考核与痕迹管理所束缚,考核频次过多、标准不一,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使实际工作的成效难以体现。因此,应减少不必要的考核,优化考核指标,确保考核的重点落在实际成绩上,而非表面痕迹。同时,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确保干部在履职时能够聚焦关键任务,不被无关紧要的事务所干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向基层倾斜资源,激发干部动力。基层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与干部的积极参与。为了有效推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提升服务质量,赋能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资源向基层倾斜,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上,能够为基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落实干部激励机制,及时表彰优秀干部,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在工作中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避免基层干部因工作中的失误而产生畏难情绪,确保他们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基层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基层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中,尤其需要识别和选拔那些愿做事、敢扛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通过这一机制,能够为基层储备更多有能力的后备力量,使基层工作保持高效的运转状态。在此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提供关心关爱的政策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高压工作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素质。
优化工作质效,提升服务水平。减负赋能的核心在于实现“以减促增”,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事务,增强实际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而是通过合理的减负,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轻松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在简化工作的同时,需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确保他们具备正确的政绩观,能够真正理解减负的目的,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推动减负的同时,也需加强作风纪律的监督管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若不严加管理,减负政策可能会被滥用。因此,对于顶风违纪的行为需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追责,确保政策执行的效果。通过加强纪律监督,确保每位干部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职责,真正将减负赋能的工作做到实处。
作者:张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