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己"有度方为智
○吴美兰 孙月莹

  物质丰盈的时代,“悦己”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对幸福的多元追求。有人沉醉于故宫文创的雅致,有人痴迷电竞世界的酣畅,亦有人为一场话剧倾囊相待。然而,当“悦己”型消费占据60%的购物车,我们不禁反思:消费主义的狂欢是否能填补内心的空洞?真正的“悦己”,或许不在于外物的堆砌,而在于精神的丰盈和内心的从容。

  商家以“爱自己”为名,将悦己与消费捆绑,催生出一场购物狂欢。限量版口红、新款游戏设备、网红打卡体验……人们用支付密码兑换即时快感,却在签收快递后陷入更深的空虚,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言:“挥霍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平静。”分期付款的陷阱恰是物欲膨胀的代价——人们以自由为抵押,换来的确是焦虑的枷锁。当悦己沦为一场追逐符号的竞赛,心灵便成了被物欲填满的仓库,看似琳琅满目,实则杂乱无章。

  真正的悦己,应是一场向内的修行。王维隐居辋川,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悦己;苏轼贬谪黄州,以“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悦己。他们的快乐不依靠外物,而是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悟。今日亦有凡人传奇:敦煌守护者樊锦诗将青春献给莫高窟,在黄沙中找到了毕生所爱;残障作家史铁生用笔尖对抗命运,于地坛的沉寂中书写生命的壮美。这告诉我们,悦己的至高境界,是将自我价值融入热爱的事业中,在创造与奉献中实现精神的永恒价值。

  悦己并非禁欲苦行,而是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故宫文创的雅致、书籍里的智慧、话剧里的哲思,若以理性取舍,亦可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真正的悦己者,既能享受现代文明的馈赠,亦能守住心灵的澄明,在节制中抵达自由。

  悦己的本质,是对生命意义的主动探寻。庄子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物欲终有边界,而精神的疆域广阔无垠。最好的悦己,是放下对“占有”的执念,以阅读拓宽思想的维度,以艺术陶冶性情,方能修得一颗从容饱满的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筑起一座不受外物所役的宫殿,让生命如莲,清静自足,次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