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3月份下降0.3点,在一季度大幅上升后小幅回落。当前,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数字化转型是重要一招。
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和支持举措密集出台。2023年下半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23年至2025年拟分3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并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等文件,工信部、财政部于2023年8月份和2024年6月份分别公示了两批试点城市名单,共有66个城市入选,今年将达到100个。2024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特别提出支持中小企业转型,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构建长效机制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同年12月份,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深入实施“百城”试点,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试点城市全面铺开、县域推进先行探索、产业园区积极实践的良好态势。
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而言,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受限于认知、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仍不同程度存在“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转型方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重视不够、市场机制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不够、对数字化服务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缺乏系统、透明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因此,要聚焦中小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准确把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规律新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