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胃”健康 无“幽”无虑
本报记者 李嘉

  幽门螺杆菌(HP)是全球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至6倍左右。为了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每年的5月15日被定为全国“无幽日”。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胃内高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通过自身生产特殊的尿素酶,释放一些碱性物质如氨类,中和胃酸,制造生存环境。一旦感染,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等多种胃病,长期感染甚至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感染者往往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就诊,可能会有以下症状:其实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内镜下可以看到胃黏膜发生了炎性改变,所以即使没有症状,并不表示它不会对你的身体产生危害,只是还没到时候。

  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可将胃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之中,胃镜检查可以在你出现症状之前,提前发现胃内微妙的变化。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口-口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腔中含有细菌,通过共餐、亲吻等方式,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给他人。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于粪便中,如果个人卫生不良,如在不卫生的公共厕所使用未洗手的手接触门把手、马桶盖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食源性和水源性传播: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水,尤其是生肉和生水,也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过程中,如胃镜检查等,如果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生活上注意以下的小细节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滋生。

  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共的勺子和筷子,避免通过消化道传播。

  餐具定期消毒:家用餐具器皿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可以选择高温消毒或使用消毒柜等方式。

  饮食预防:日常饮食应以熟食为主,避免生肉和生水,注意洗净瓜果蔬菜。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在处理食物前后。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胃镜检查时通过夹取少量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属于侵入性检查。医生还可通过胃镜下表现判断感染的范围以及既往是否有过感染。

  非侵入检查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抗体检查和粪便抗原检查等。呼气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已被公认为目前检测HP的最佳方法,成本也比胃镜低。

  根除治疗后,可用呼气试验评估治疗效果(注意应在停药一个月后再进行检查)。但若想直观全面了解胃内有无器质性病变,胃镜无可取代。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何治疗呢?根据2022年《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初次和再次治疗。四联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14天。

  另外,抗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有“二联”药物治疗等方案,关于具体方案的选择,还是需要医生综合有效性(耐药率)、安全性(药物副反应)及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恐惧与惊慌,及时就医、权衡利弊,明确是否迫切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再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个体化调整方案,来实现“健胃无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