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微评

  ●@工人日报:#文物医生# 近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本次大赛是上海首次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的展示文物修复技艺的重大赛事。

  微评:文物是“文明的载体”和“国家的记忆”。这次的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既弘扬了工匠精神,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坚守:毫厘之间,一刻一凿,都是“匠心”精神的动人诠释。这也启发我们,要更加重视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切实提升他们的待遇与地位,呵护他们“十年不鸣”的坚守与热忱,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更加持久。

  ●@央广网:#信用修复证明书#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发出了江苏首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证明书发给了一位农贸市场摊主卫云培。自2012年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后,卫云培参与了锡山法院“类个人破产”项目,通过与妻子在菜场摆摊赚钱还债。今年,卫云培按期偿还了最后一笔欠款。

  微评:“诚实而不幸”的人,应当得到重获社会信用的机会。“类个人破产”项目,就是为债务人豁免原本需要强制执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使债务人能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去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这来之不易的信用修复证明书,是对老卫诚信履约行为的官方褒奖,也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愿这场诚实者与社会法治的“双向奔赴”,能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经验,让社会信用生态更良好。

  ●@光明网:#“甲亢哥”# 在京沪高铁上体验全程2K直播不卡顿的超级网速,在北京穿东北大花袄逛故宫喝豆汁爬长城,在成都采耳喝工夫茶吃麻辣火锅……美国网红“甲亢哥”近日的中国行,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中国热”。

  微评:从去年爆火的“ChinaTravel”,到之后的中美两国网友小红书“对账”,再到“甲亢哥”中国行走红,这些鲜活的文化对话、热气腾腾的民间交往表明,中外人文交流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同时也说明,这样的记录和传播还不够,真实的中国,还需要更多“看见”。

  ●@新京报:#打击低俗炒作# 近期,网信部门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和长期禁言处置“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老板王大发”等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微评:互联网上,许多账号长期偷拍、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发布未经证实的“爆料”以博取流量变现,无底线炒作明星八卦信息,给明星和“粉丝”带来严重困扰,更破坏了网络生态。要坚持打击造谣引流、侮辱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活动,努力铲除低俗炒作等不良行为滋生的土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法治日报:#“卤菜营销”# “摆个小摊就能衣食无忧”“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据报道,这些视频不少是营销话术,火爆流量多为假象,骗取学费才是目的。这个骗局链条较长,且多是个体之间无合同的非正式交易,甚至戴着“师傅教徒弟”的江湖面纱,取证维权十分困难。

  微评:在取证维权困难的情况下,要避免类似骗局的蔓延,关键得靠监管力量介入,尤其是平台要发挥作用,畅通举报渠道,随时跟进网络生态的变化,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视频和博主进行限流等处理,提醒用户擦亮眼睛。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