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之光 爱满杏坛
咸宁市实验小学 徐小伟

  时光的笔触在岁月的长卷上轻轻勾勒,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这片沃土里耕耘了十二个春秋。回首这一路,我始终怀揣着炽热的初心,践行着师者的担当,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何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我始终相信,善良是人性中最璀璨的光芒。身为一名老师,这份善良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中,更延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时代,朋友圈成了我与外界相连的一扇窗。每当看到水滴筹上那些因疾病、灾祸陷入困境的求助信息,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那些或焦急、或绝望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我无法做到视而不见。于是,我一次次拿起手机,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可能只是20元,那是我少吃一份零食就能省出的钱;也可能是200元,相当于我少买一件新衣的花费。这些钱虽不算多,却承载着我的牵挂与祝福。细数下来,竟已有20次这样的捐赠,每一次点击“确认支付”,都像是在为那些黑暗中的人们点亮一盏小小的灯,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些许温暖与力量。每一次捐款,于我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我向这个世界传递善意的方式。我深知,这些点滴的付出,就像点点微光,或许能汇聚成照亮他人生命困境的熊熊火炬。

  在校园里,我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责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在我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场常规的活动,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舞台,是他们树立自信、展现自我的绝佳契机。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我甘愿成为幕后那个默默耕耘的人。每周四,我带着孩子们开启练习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每一次发声,从发音的准确性到语气的抑扬顿挫,从站姿的挺拔到手势的自然,我都一一细致地指导。我能看到孩子们眼中最初的紧张与羞涩,也能感受到他们对进步的渴望。而到了周日,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悠闲的周末时光时,我却选择回到校园,陪伴孩子们再次进行练习。这一次,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稿件中的情感内涵,我引导他们用心灵去感受文字的力量,用声音去传递内心的情感。看着孩子们在一次次练习中逐渐变得自信从容,从最初的结结巴巴到后来能够流畅且富有感染力地演讲,我知道,那些为之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化作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成就了国旗下演讲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这些瞬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孩子们的童年,也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

  我对学校的热爱,早已融入了血液。学校就像我的第二个家,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回忆与梦想。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我可以毫不犹豫地付出一切。记得有一次,在周一的升旗仪式时,我不慎腰扭伤,剧烈的疼痛让我不得不卧床休息,住进了医院。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学校接到了参加咸宁市演讲比赛的通知。这是一场展示学校实力与风采的重要赛事,关乎学校的荣誉,不容有失。躺在病床上的我,心急如焚,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学生们期待的眼神和学校领导信任的目光。我深知,此时的他们需要我。于是,我拖着还未痊愈、行动不便的身体回到了学校。在排练过程中,我忘却了身体的不适,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中。我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从肢体的伸展幅度到表情的细微变化,都力求做到完美;我仔细雕琢每一句台词,从语音的轻重缓急到情感的层层递进,我都耐心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去表达。终于,比赛的日子来临了。站在台下,看着学生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用他们那充满激情与感染力的演讲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和观众,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宣布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的那一刻,全场沸腾,而我,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学生们的成长,哪怕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无悔。

  这十二年,有汗水,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感动。我将继续扎根在咸宁市实验小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责任心浇灌希望,用对学校的热爱铸就辉煌,让眼中的光永远明亮,让心中的爱永不褪色,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属于我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