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老人张桃英
一针一线传递爱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徐鹏 彭丹 谭微

  11月4日晚,万家灯火中,咸安区永安街道西大街社区水厂宿舍小区老人张桃英坐在自家客厅,拿出一个装满毛线的纸箱,熟练地架起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张桃英今年80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她原本是一名幼儿园园长,退休后赋闲在家。

  前段时间,张桃英刚刚把亲手织的帽子送给了社区志愿者。由此,她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给有需要的人织帽子。

  在张桃英的手边,总能看到织毛衣用的针和线。她的卧室里,囤了不少五颜六色的毛线;衣柜里,也有一块地方专门放织好的毛衣。这些毛衣颜色各异,花纹不一,大小不同。随手拿起一件,舒适厚实,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平时也没什么事,一个礼拜能织好一件,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张桃英说。

  80岁高龄的张桃英为何如此执着于织毛衣?“退休后我还能做什么呢?天冷孩子们要穿暖和,我给儿子、女儿、孙子们织了几十年毛衣,干脆就继续织!”老人说,织毛衣是她的一大爱好,平时也会织一些毛衣送给街坊邻居的孩子。

  提起孩子,张桃英不自觉地露出笑容,语气也轻缓起来。“做了40多年幼儿园园长,教育了多少孩子,我自己也记不得了,但是喜欢孩子、爱孩子。”张桃英担任幼儿园园长时,凭借着认真和热情,在当地小有名气,“在永安街道上走,总有人叫住我,说他(她)是我的学生。”

  披肩、毛衣、连衣裙、鞋子、袜子等成品都是张桃英近年来比较得意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随着街坊邻居的穿着,自然也就成了张桃英编织手艺的“活广告”。久而久之,张桃英的编织手艺在小区里颇有些名气,经常会有同样对编织有兴趣的邻居慕名而来,上门讨教切磋。

  邻居陈育华说:“我原来都是从网上看,知道张大姐也爱好,就找她一起探讨,有时候我不会了就来找张大姐学。”

  除了能穿在身上、披在肩上和戴在头上的针织品,张桃英还不断创新思路,编织出了工艺摆件等极具观赏性的手工艺术品。

  张桃英常说,她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让自己的作品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才使张桃英能够在退休多年后依然保持着创造力和年轻态。

  “每当我完成一件,我心里就很高兴,感觉有成就感。跟这些老姐妹们每天在一块一针一线地编织,说说话,高高兴兴的,我觉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张桃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