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平整的路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整洁有序的楼宇环境……如今,走进咸安区永安街道北正街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幸福家园小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居民自治模式,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挖掘小区里的“勤快人”“操心人”和“手艺人”,提升小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
“勤快人”用行动美化环境
10月23日早上8时许,居民钟贤松送孩子上学回来后,将电动车推进停车棚停好,拎着菜来到小区文化宣传栏前看一看新闻,和邻居们一起到小区活动阵地聊聊天,临近中午才不慌不忙地回家做饭。
“现在小区环境好了,我们也愿意在院子里转悠。”钟贤松说,这也是小区不少居民最真切地感受。
2022年,为提升小区的环境,幸福家园小区通过召开共谋会、圆桌会和星空夜话活动,收集了飞线整治、文化墙、楼栋单元牌、小区充电桩等26个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们”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最大限度释放居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社区、包保单位、“幸福e家”服务队的协助下,小区停车棚、充电桩、门禁、摄像头安装到位;小区活动阵地、文化墙、文化宣传栏建设完成;飞线整治、单元楼栋牌成功改造。
环境美化,带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小手拉大手”“我的楼栋我来扮”“美好家园共同缔造”“端午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小区相继“上演”,最大限度激发小区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小区居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操心人”用热情守护安全
幸福家园小区始建于2007年,有居民402户1129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无人管理、无人服务成为幸福小区治理的“硬伤”。
“以前小区就像一盘‘散沙’,急需有人来牵头。”北正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喻说,为了让小区形成整体,社区结合小区实际,引导小区业委会和党支部组建“幸福e家”服务队,共同塑造“幸福e家”特色品牌。
“幸福e家”由小区业委会主任李文杰担任队长,管理小区的日常事务,业委会成员、党支部成员、小区志愿者、楼栋长、单元长等68人担任幸福e家队员,共同收集小区社情民意、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整治人居环境、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等。
10月23日,记者走进幸福家园小区,看到了活跃在小区楼栋的“幸福e家”队员,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收集居民想法、有的商量着“社区文化节”活动、有的正在调解纠纷,正在进行精准化服务。小区居民刘玉珍是小区5栋楼栋长,她申请加入“幸福e家”服务队后,也因此有了更多“身份”:政策宣传员、民意反馈员、安全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等。每天出门后,刘玉珍总会牢记身份,行走在小区楼栋之间,帮助小区居民。
“我们成立了邻里互助、政策宣讲、矛盾协调、文体活动4支小区保障服务队。”李文杰表示,“幸福e家”实现组织建设在小区、需求发现在小区、问题解决在小区、居民满意在小区的“微治理”格局。
“手艺人”用技能展现作为
磨刀、缝补、配钥匙……近日,幸福家园小区前的红桥广场热闹非凡,一场特殊的“便民集市”正在进行,数十名志愿者用娴熟的技艺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鞋子破了,在街头就能补;手表坏了,在路边就能修;钥匙丢了,到楼下就能配……曾经,这些“小修小补”摊位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它们渐渐难觅踪迹。
如何满足居民需求?幸福家园小区通过打造“邻里驿站”定期开展便民服务集市,引导“小修小补”留在社区、回归生活,为民生增添暖意。
“网上买的裤子裤腿长了,今天正好拿来改一下。”居民陈阿姨来到邻里驿站内的缝补区。裁缝罗阿姨熟练地接过衣料,一踩一蹬,伴随着“嗒嗒嗒”的缝纫机声,不一会就修剪好了。
“高师傅,帮忙配把钥匙。”“家里的门锁坏了,能帮忙看看么?”在邻里驿站的“修锁店”,陆续有居民热情地与修锁师傅打着招呼。
“修了几十年锁了,小区里的人都熟悉。”高师傅告诉记者,退休在家的他等于“重操旧业”,为居民提供服务。
除了修锁、缝补外,幸福家园小区的邻里驿站内还设有理发、磨刀、义诊等服务项目。
为啥要设立邻里驿站?记者采访获悉,这源于该小区居民网格群内的“修什么东西都要喊师傅上门,小区内有这么多有技能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的这一牢骚话。
“以‘新’换‘心’赢民心。”北正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喻表示,以前的幸福小区无人管理,居民们也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今,居民参与进来,共同管理身边事,邻里互助、协商共治,共建共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