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
鳝鱼养殖成规模

  本报讯 记者见博报道:9月中旬,走进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五组谈红鳝业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星罗棋布的网箱悬浮在一个个鱼塘里,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这里水面面积达5000平方米,是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鳝鱼繁养基地。

  在这里,黄鳝既能实现规模化繁育、高效化生产,还能一田三用,一水三收。这是怎么做到的?合作社负责人谈红表示,信息技术和农业的深度融合是“关键”。

  室外八个养殖水塘加起来共300多亩,养殖鳝鱼近30万斤。水池旁边长着绿油油的水稻,这里采取了稻虾鳝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田的综合产出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稻、小龙虾和黄鳝的生长周期,在一块地里进行轮作养殖,农民一块田有了三份收入不说,虾和黄鳝的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谈红说道。

  2020年,谈红开始在村里养殖鳝鱼。当时黄鳝的养殖主要是自然繁殖,但野生苗种供应少、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偏高、成活率低,成为阻碍黄鳝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谈红开始研究人工繁殖鳝鱼苗。

  然而要实现人工繁育鳝苗,需要攻克很多难题。首先要把握鳝鱼产卵时间。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谈红掌握了专业的手法,通过摸鳝鱼的肚子便能准确判断鱼卵成熟度。

  孵化是繁育过程中最“挑剔”的环节,受精卵必须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中孵化,不然便会夭折。如何造出这种“泡沫”?经过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推倒重来,谈红创造出一个类似泡沫的孵化环境,黄鳝人工繁育终于取得了成功。

  眼下秋高气爽,正是鳝鱼投放到户外塘里进行养殖的好时节,但是鳝鱼到了冬天会冬眠,近乎停止生长。传统养殖鳝鱼的周期大概是15个月,为了提高养殖效率,这里又建设了室内养殖的区域,可以避免天敌和天气因素带来的影响。

  走进室内养殖工厂,摆放着约20000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有2000到3000颗卵,10天左右就能从卵育成小鳝鱼,接下来就会送到恒温水箱或者仿生水塘中继续养殖。

  与此同时,养殖区实现了全年30℃的恒温。到了冬天,室外黄鳝开始冬眠,但这里的黄鳝能保持正常生长。对比户外塘里15个月的养殖期,这里的工厂化养殖能提速到9个月,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为黄鳝的大规模培育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目前鳝鱼苗种来源比较紧缺,据统计,全国每年大概有80至100亿尾苗的缺口,湖北就占了20亿尾苗以上,所以前景非常好。”谈红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计划繁育1亿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