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几个电话,一群钟情山水、咬文嚼字的朋友如期而至,夏日的阳光炙热而明艳,蜿蜒的公路两侧,楠竹在风中婆娑起舞,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随阳的大山深处。
闻名遐迩的葛仙山野樱花,在漫山遍野的绽放中悄然把“随阳”这个地名从大山深处送进了千家万户,就连一向很陌生于这个海拔近700米村落的我,很多时候都在默默地关注她,看她什么时候又会被热衷于大山的人们发现新的景观,如之前的白羊林、仙人洞、将军岩等。随阳的白沙洲自然景色很美,被人们称为“随阳小九寨”。
一群怀揣诗和远方的人荷着激情沿布满石块的山路,去拜访这位情如溪水的小九寨。
“挖掘机!”小孙子一眼看到前面正在凿石修路的巨人,文友华子引着我们一家三口弯腰钻过巨人的铁臂。俯视,一行捷足先登者已聚集潺潺的溪水中。原来这是一条从山涧中流淌出来的溪流,三米左右的宽度,如玉带一般依山势缠绵蜿蜒。大家脱了鞋子站在水中,弯腰双手掬起清凌凌的山泉,任凭这远离喧嚣的宁静浸入双掌,滑过指缝。霎时间,溪流中有人把山泉化作珍珠,在山涧中抛洒,有人躲闪,有人追逐,有人干脆呆立不动,尽情享受这来自大山深处的清凉。溪水一路绕过游人的双膝,变着花样,换着调子流向远方。
“石拱桥!”也不知是谁惊讶地叫起来,抬头远眺,一座爬满青藤的石拱桥横卧在清澈的溪流之上,宛若一位沧桑的老人振臂牵手叠翠的山脉。桥下是一弯平静的水潭,清可见水底形态各异的卵石,有人拾起一片卵石弯腰侧身掷于水面,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倏忽间,那卵石像运动员手中的铁饼,“嗖”地一声跃于水面,又像一名舞蹈演员,曼妙的身姿在水面上几经迂回旋转欢快地跳跃,并划出一道动感的曲线,然后坦然地潜入水底。
在我的印象中,随阳是一个远离城市繁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的穷旮旯。然而,自改革的春风起伏随阳山脉的时候,随阳人竭力挖掘乡土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本地竹林广,山林茂,野生资源多的优势,从一个传说、一棵楠竹、一树野樱花 ,甚至是一尊山崖起步,凿石修路,封山育林,将随阳的楠竹文化、葛仙山文化、乡土文化做到极致,做到家喻户晓,闻名遐迩。这不仅让昔日沉寂的随阳蝶变出繁华、欣荣的景象,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开拓了本地的旅游资源,拓展了本地人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链条,造福了一方百姓。而今,随阳人又垂青于一条溪水、一帘瀑流、一拱石桥,他们依托本地的山水特色,打出“随阳小九寨”的旅游名片,填补了之前有山无水的游览缺憾 。
一棵楠竹尚可成林,一株樱花也能入景,一枚卵石皆可起舞。你若繁花似锦,何愁我不蝶飞蜂舞?在随阳的白沙洲看一枚卵石起舞,何曾只是一时心情,倏忽的惬意?更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