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走进咸安区向阳湖镇祝垴村八组王六咀,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广场、绿草茵茵的道路和整齐排列的红砖瓦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多姿多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祝垴村徐徐展开。
比颜值:人居环境焕新颜
“小山为垴”,祝垴村在一个小山包上,因交通不便,大量人口外迁。房屋破败、村里设施落后,没有产业支撑的村庄,产生“空心化”现象。
转变发生在今年3月。
“要想富,先修路。”村干部王吉介绍,村里组织“桂乡管家”集思广益,争取“共管缔造”资金,建起一条条民生路。
“我们湾子每周开一次屋场会,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在一起,听取意见和建议,再由驻村党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一同研判解决。”祝垴村红胜片区“桂乡管家”李露说,在解决修路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修路、拆违、铺管、安灯……村干部发动乡贤、在外能人自筹资金100余万元,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契机,建成2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20平方米的停车场;安装路灯40盏,亮化4条4.5米宽、1条5.5米宽道路,共计2公里;打造休闲广场2处、500平方米的绿化带,使3个自然村湾连成片。
修建过程中,“桂乡管家”、村民和施工队伍一起,运材料、除杂草、平道路、清淤泥,有的无偿拆除违建、有的无偿出让土地,有的把厨房搬到了工地上义务为大家做饭。
经过6个多月的奋战,荒地变成文化广场、荒林变成小游园,大伙参与村湾共同缔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王六咀也正向“村民幸福乐园”迈进。
赛内涵:乡村遍吹文明风
“礼善待人 团结和谐”“感恩父母 孝敬老人”……在王六咀入口,一排排宣传标语悬挂在道路两旁,格外显眼。
“乡村人居环境不仅是改善面貌,还要保留文化底蕴,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村干部郭志勇说,该村结合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庭院卫生红黑榜、积分制等评选活动,激励村民踊跃参与乡村治理。同时,立足文化名人旧址阵地,通过重温文化名人故事,传承好家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在8月12日开展的“最美庭院户”“卫生示范户”评选挂牌活动中,有8户脱颖而出,最美庭院户主孙基涛说:“很高兴能够被评选上,还获得了奖品,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打扫干净院子,真正起到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我们8组的村民一起维护好周边的环境卫生。”
祝垴村积极构建“一约四会”乡村治理模式,建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平安建设会,建立“移风易俗”相关制度,由“桂乡管家”、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队伍定期对红白理事会建设、村规民约修订、移风易俗落实进行督导检查,引导群众运用“一约四会”模式,协调推进“五共”融合治理工作。
“自从大家共同议出了村规民约,湾子里很多不好的风气都变好了,以前厚葬薄养、人情攀比、乱整‘无事酒’的陋习,也渐渐被剔除了。”村级“桂乡管家”冯浩说。
抓经济:头雁领航产业路
正值丰收的美好时节,王六咀50亩红高粱种植示范片区迎来第一次丰收。风中摇曳着的红高粱,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
收获的不仅是高粱,更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生动写照。
作为村“头雁”的祝垴村党组织书记、“桂乡管家”李朝阳,三年来始终坚持发展乡村第二、三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一方面,他依托“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文化名人博物馆”等文化资源,重点培育辖区旅游产业,高标准打造民宿、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实现四季皆可游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通过“党建+产业”的新模式发展产业支部,发展适合当地、百姓认可、能形成竞争力的农业,如高粱种植、稻虾养殖、小叶金桂种植等联农带农富农产业。
另一方面,他积极引进咸安区水果仓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结对帮扶种养殖大户,实现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盘活闲置固定资源资产,将闲置的学校、房屋、土地进行改造修缮,通过出租、量化入股等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集中售卖地方特色农产品,为村民供岗增收,增加村集体收益……
此外,他还推动17名党员联系帮带130户群众,提供就业信息28条,就业岗位52个。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6万元,辖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万元以上。
“我们将持续盘活资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绘就‘和美向阳’新画卷。”李朝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