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
本报记者 陈希子

  面窝是咸宁的特色小吃,口感又香又脆,一根竹签子一串,赶时间买来“过早”不成问题。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粉或汤面,配个面窝,再来碗蛋酒,那吃得就“蛮舒服”。

  看早点摊的师傅们如何炸面窝,也很有意思。师傅站在油锅前,调米浆,弄铁勺,铁勺柄长长的,前端并蒂莲一般,有两个圆形面窝模子,中间凸,圆环凹。

  只见她先在模子里细细撒上一小撮黑芝麻粒,然后摊平米浆,将铁模送去热油里炸,稍等片刻,成型的面窝由模子里脱落,滑入油锅,浪涛里滚上几滚,就可以出锅立在铁篦上,沥尽油,放入搪瓷碟子,由顾客依次取走。

  炸好的面窝,色泽金黄,中间有小孔,如和氏璧。小孔周边内缘,米浆稍薄,炸出来口感焦脆,外环边缘部分,米浆稍厚,口感绵软。所以合格的炸面窝,应是外焦里嫩,七分焦,三分嫩,稻米的谷气与芝麻的麻油味相激,焦香与清香混和,定形成色,精气神焕发。

  值得一提的是,面窝好不好吃,选材很重要。米浆不能用碎米,要用优质大米混合黄豆,两者比例为7:3,研磨出米浆。米浆中加葱花与姜末,再撒点芝麻,炸出的面窝香香的,闻着就想吃。

  面窝还有很多花样,例如回火面窝、夹面窝、圆圈圈等新品种。回火面窝是把放凉了的面窝下锅回火;夹面窝是在冷面窝外面蘸上一层生浆入锅复炸;圆圈圈是把浆注入铁瓢周围凹陷处,中间不留浆。炸好后吃起来软和,对于牙齿不好的爹爹婆婆或者幼儿,这种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小面窝,如此多种多样,既适应着市场的需求,又不断求新求变,体现着咸宁人热爱生活的聪明才智。

  面窝一定是刚炸好出锅的最“金贵”,再来一碗肉丝汤粉,就着细汤粉咬着面窝,想象一下,咬一口面窝,咔滋咔滋,再嗦一口汤粉,汤头的味道和面窝的焦香融为一体,给足你一整天的满足和“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