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面积内实现节本增收
咸安再生稻喜迎丰收
通讯员 李卫东 胡蔡 王钢

  8月13日,咸安区3万余亩再生稻陆续成熟,喜获丰收,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抢收再生稻,确保颗粒归仓。

  在汀泗桥镇古田村兴旺家庭农场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金黄的植株,散发出阵阵稻香。一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农机手技术娴熟,几十亩熟透的再生稻不到40分钟就全部收割完毕。

  汀泗兴旺家庭农场的余佳林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他兴奋地对比了一下双季稻和再生稻种植的效益。“双季稻种植和再生稻种植我们已经尝试了很多年,在我们收割完早稻之后,进行晚稻种植之前,要进行整地、育秧、施肥、插秧、打药等,我们在种植再生稻的时候,就省去了上述的诸多环节。”余佳林说,相比较而言,双季稻的种植产量虽然能够多两三百斤,但是在种植再生稻时省去了上述环节,在无形中减少了成本,相比较而言,种植再生稻会更划算一些。

  “收完头茬再生稻后,要及时下好提苗肥,管好田间水,保持好的田间干湿状态,直到再生稻收割,这样可以保证二茬稻的品质和产量。”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潘名建一边查看再生稻的稻穗长度、结实率和稻茬的再生芽头,一边对再生稻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

  据介绍,再生稻的示范推广种植,是将传统的“一种一收”改为“一种两收”。每年5月,种植户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秧、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的模式种植优质再生稻。待头茬水稻收割后,种植户将在稻田里重新灌水,追施肥料,促进植株二次发育,到十月中下旬将收割二茬再生水稻。

  “今年我们全面推广了优质品种,头茬稻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今年推行了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每亩平均收益比去年要高200到300块钱。”潘名建介绍。

  再生稻与常规双季稻相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生育周期短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近年来,咸安区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发展再生稻产业,带动农民在单位面积内实现节本增收。目前,该区再生稻种植技术日趋成熟,面积已扩大到32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