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换尿片、擦身体、按摩、拍打肌肉……她17年如一日,在丈夫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后,每天坚持陪伴左右,照顾丈夫日常起居,用爱诠释人间真情。
她叫吴群英,24年前,她不顾父母反对,远嫁通城;2007年,丈夫遭遇车祸陷入昏迷,她不离不弃;她学习中医理疗和护理技能,成功唤醒丈夫,当起“理疗师”服务乡邻。
丈夫遭遇车祸,不离不弃陪伴左右
1976年,吴群英出生在天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一名中医,吴群英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理疗有着一定的兴趣。
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打工的吴群英和王玮相识相恋。老家在天门市的吴群英,不顾父母的反对,决意远嫁通城,与王玮结婚。
婚后,夫妻俩日子过得滋润,逐渐成长为工厂里的中层管理人员。后期,由于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王玮先回到老家通城县务工。
人生转折发生在2007年11月1日。当晚,吴群英下班后一打开手机,就发现有几十个未接电话,顿感不妙。她立刻回了电话过去,从婆婆那里得知丈夫遭遇了严重车祸,正在县医院抢救,生死未卜。
吴群英连夜赶回通城,医生只叫她准备后事,她不听,强烈要求从武汉请来教授为王玮进行第二次开颅手术。在做完部分左脑切除手术后,王玮保住了生命,但从此成了无法睁眼、四肢无法动弹、无法开口说话的“植物人”。
为了照顾丈夫和年迈的婆婆,吴群英辞去了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通城。在漫长的陪护过程中,吴群英在王玮耳边播放音乐、经常呼唤他的名字,盼望着奇迹出现。
王玮无法进食,吴群英就把做好的食物打碎成流食,一点一点地用注射器注入。除了做好日常护理外,吴群英还利用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中医知识,给王玮按摩、针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间断过。
父母见她辛苦,劝她放弃,但她却回答得坚决:“这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他如今还是‘植物人’,如果我离开了,那这个家以后该怎么办?路是我自己选的,再苦再累也要走下去。”
2013年夏天,在吴群英的悉心照顾下,王玮睁开了眼睛,吴群英欣喜若狂。而此时,他已经在床上躺了将近6年。
学习中医理疗,支撑丈夫看到未来
与家人的狂喜相比,醒来的王玮显得尤为平静,长期的昏迷让他出现了记忆的缺失,甚至连家人也无法认全。
看着丈夫流露出对自己的陌生感,吴群英强忍着泪水,像对待出生的小婴儿一样细心地照顾他。
5年时间,在吴群英手把手地教导下,王玮终于认清了家里的成员。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回忆过往的一幕幕,吴群英泪流不止。这个坚强的女子,从丈夫遭遇车祸起,就一个人默默扛起了所有。在外人面前,她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内心深处,她把所有的伤痛隐藏起来,独自承受。
因为太过劳累,又因为一次次陪着王玮在高压氧治疗室治疗,吴群英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我一共陪着丈夫做了20次高压氧治疗。”在医院重症病房的2个月时间里,吴群英一次次背着200斤重的丈夫进入高压氧舱治疗。
长期照顾丈夫和处在高压环境中,吴群英发现自己身体也有些不舒服,一检查发现自己心脏扩大。她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四处奔波筹集手术费,准备前往武汉的医院做手术。
但时年30岁的吴群英怕术后出现后遗症,让她不能很好地照顾丈夫、3岁的儿子和年迈的婆婆,最终在心脏手术术前谈话后拒绝了签字,选择了保守治疗。
为了更好照顾自己和丈夫,不久后,她来到县城医院学习中医理疗课程。中医世家出身的吴群英,靠努力和专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们倾囊相授,她迅速掌握了中医理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成后,吴群英就给丈夫和自己做中医理疗。为了节省医药费,她采摘山上新鲜的艾叶,每天用艾叶给丈夫擦身子,让他从没生过褥疮;用艾叶为丈夫泡脚,用艾条艾灸丈夫穴位,帮助丈夫增强免疫力。
经过9个月的中医理疗,吴群英的身体逐渐好转。而此时,王玮也能下床走路了。
变身理疗专家,回馈社会服务乡邻
“拔完火罐身体有个恢复过程,要注意休息,6小时后才能洗澡……”7月18日,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医务室,吴群英帮病人做完理疗不忘提醒注意事项。
2021年,村里在村医务室里给吴群英安排了一间房子,办起了理疗室。她在服务乡邻时,从不谈价钱,由村民随意支付。“一块、两块,十块、二十块都有,家庭困难的村民前来寻求帮忙,有的送几个鸡蛋,有的给几个萝卜,我都领了心意。”吴群英说,只有自己经历了生活的痛,才能理解他人的苦。
“下午要到隔壁村去做理疗,明天早上要到崇阳肖岭村……”她每天奔波在理疗的路上,有时一大早到县城摆摊挣点生活费,补贴家用,晚上买点肉类、补品为丈夫增加营养。秋冬季节,路边摆摊生意不景气,她就到附近餐馆找份洗碗工作,原本一个月500元收入,现在一天工资是90元钱,她觉得知足了。
吴群英对家庭的担当、对邻里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当地传为佳话,也引起了当地企业家的关注。
本土企业艾舒宝听闻吴群英的事迹后,作出决定:今后,吴群英给村民理疗所用的艾制品,全部由公司免费提供。
如今,吴群英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丈夫的身体得到明显改善,有时能拄着拐杖行走,偶尔能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