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侯艳艳
甘愿奉献不言苦 用心呵护夕阳红
本报记者 焦姣

  侯艳艳,女,1989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现任通山县医养中心养护部主任。

  脸上始终挂满微笑,沉稳、谦和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工作7年来,她像亲人一样细心照顾老年护理院的每一位老人,赢得无数赞誉,荣获“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扎根异乡,用真情换真心

  7月14日,走进通山县医养中心宽敞温馨的放映室里,十几位老人正在安静地看电视,怡然自得。

  2014年,侯艳艳追随爱人从省驻京办管理岗位返乡,2017年入职通山县医养中心养老护理员岗位。

  新的工作,新的环境,一切得从头开始。初次接触养老工作的她,放下过去的成绩,买来各类书籍学习养老护理知识与康复理疗技能。

  刚到医养中心时,再加上南北方的语言、生活、文化差异导致交流和理解的障碍,为了能更好胜任这份工作,侯艳艳将家“搬”到了医养中心,与老人同吃同住同生活,晚上下班后也总是不愿意离开岗位。

  “那时我会和老人们学习通山话,学说出来的‘怪语言’经常逗得他们哈哈大笑。”侯艳艳回忆,每次看到老人们舒心的笑,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这么一住就是好几年,这个外地姑娘成了地道的本地人。在和老人们的朝夕相处中,侯艳艳了解院里每一位老人的喜好,摸清了他们的脾气,也用自己的真情换来了老人们的真心,成了老人们的“干女儿”。

  “老小老小,都说照顾老人要靠哄,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侯艳艳认为,只有把老人当亲人,才能真正获得老人和其家属的信任。

  爱岗敬业,用细心换舒心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护理员并不是一份光鲜的工作,身边也有人在劝阻:“你年纪轻轻的做什么不好,偏偏去伺候老人。”对此,侯艳艳认为工作没有贵贱,职业不分高低,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侯艳艳工作的区域,有一群“特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高龄,且绝大多数都患有各种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需要24小时照顾。

  为老人喂饭、按摩、翻身、擦洗等贴心服务成为侯艳艳的每日必做工作,在昼夜交替中,她用细心和耐心,悉心守护老人们生活的舒心。

  有些老人入院前,身上带有溃烂、褥疮等多种并发症,除了为老人加强营养外,侯艳艳每天定时为老人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并对老人皮肤压红处进行按摩。有时帮老人翻身,失能老人的大小便弄到了身上,侯艳艳也毫无怨言,继续为老人擦身、清洗……

  在她日复一日周到细致的照顾下,院区老人褥疮一个接一个地好转,为此,不少老人家属制作锦旗赠送给侯艳艳。更有老人说:“儿女做不到的你能做到,儿女能做的你做得更好,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儿!”

  精益求精,用努力换实力

  7年来,从一名门外汉到优秀养老护理员,侯艳艳从未间断过专业知识学习。

  为了服务好每位老人,除了学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技能,侯艳艳先后在网上及书店购买各类资料200多本,认真学习关于老年人心理学、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康复理疗等各类知识。

  她始终坚持以训促学、以训促练、以训促赛的理念,在护理员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养老护理知识,勤奋操练基础照护、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护理技能,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持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省、市、县职业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

  这些年来,她先后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咸宁市家庭服务技术能手”称号,获得湖北省“工匠杯”二等奖,咸宁市第七届“咸宁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服务好老人需要一个团队的不断接力。为此,侯艳艳在提升自身服务老人水平的同时,扎实带出一批管理与技能相结合的养老护理队伍。

  一路走来,侯艳艳受过误解,遭过白眼,却从没有萌生过退意,默默坚守在敬老爱老的一线岗位,用平凡书写奉献,彰显了身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与胸怀。